【环球军事报道】空中梯队排在第四机群出场的是海上巡逻机梯队和战斗轰炸机编队,前者为3架特种飞机,分别为空警-200预警机、运-8警戒机和运-9情报机;后者为10架飞豹战斗轰炸机组成,分为两个五机编队。
空警-200预警机
空警-200预警机是我国在运-8高新工程第三类载机平台上发展的预警机,弥补了我国没有预警机进行空中应急指挥的作战的空白,拓展了作战空间,提升了空域指挥,通信和应急指挥能力。
空警-200的载机平台为运-8系列III类平台/高新工程第三类载机。III类平台针对运-8C的缺点改进,主要解决两个重大问题:一个是发动机,原来的涡桨-6功率只有3000多马力,影响运-8的高温、高原性能;第2个是航程问题运-8C取消了安-12的机身油箱,少载油近8吨。III类平台换装了涡桨-6C,功率提高到5100马力。机翼增加整体油箱,载油恢复到安-12的水平。更换了整体航电系统。2011年,外销型的以运-8系列III类平台为基础的预警机也出现在网络媒体上。该机使用“蘑菇”状雷达天线罩。
在2009年的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中,3架空警-200预警机飞过天安门广场,圆满完成了阅兵任务。预警机成功飞越天安门上空并首次对外公开亮相,说明中国结束了没有自主研制预警机的时代;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摆脱国外的技术垄断和制约,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预警机,中国已经掌握了自主研制预警机的技术。服役以来,空警-200预警机多次参加国际军事演习如中俄军演、上合军演。
运-8海上警戒机
运-8海上警戒机属于大名鼎鼎的“高新机”行列,高新机是中国以运-8、运-9运输机为平台,改装了机体和电子系统后用于执行对抗、电子侦察、海上巡逻、反潜、空中指挥、预警、航测等军用和民用任务的特种飞机。据已经公开的资料统计来看,高新机目前已有多达十个型号,部分已经装备于解放军空军、海军航空兵。
运-8海上警戒机与普通运-8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其机头有一个明显的“大鼻子”——搜索雷达整流罩,类似英国的“猎迷”和以色列“费尔康”预警机。这一布局的好处,是与飞机气动布局融为一体,对气动性能影响小;缺点是机头空间较小,限制了雷达天线的尺寸。
据央视报道,运-8警戒机装备的这部远程监视雷达,拥有反潜和反舰两种模式,能探测纵深320公里、宽640公里的区域范围。而且,还具有探测恶劣气象功能,并能与其它类型飞机协同执行反潜和搜索救援任务。
“它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水面舰艇及在水面航行的潜艇、或在潜望镜和通气管状态下的潜艇,进行实时侦测。一旦在几百公里外发现了目标,它会通过数据链,把相关的目标数据直接输送给己方的水面舰艇和潜艇,引导它们发射导弹,攻击目标。”军事评论家宋忠平说。
国防大学教授李莉,把海上警戒机比作“空中多了一双眼睛”。她认为,它让中国海军的作战行动与能力从平面转为立体。据推测,若中国拥有8架运-8警戒机,就可至少在两块海区内,保持24小时不间断空中监视。
当前,中国海军主力驱逐舰数量,对日本海上自卫队并不占优势。在这样的海战场上,运-8警戒机就能担当我军水面战舰和潜艇的打击威力倍增器。
“目前,中国海军几乎所有主要的水面舰艇,都加装了新型战术数据链。一旦爆发海战,海上警戒机探测获得目标的种类和实时位置、航向、航速,通过数据链,传输给战区内本方所有的舰艇、飞机。”郑文浩说,“在旗舰的指挥下,迅速做出战术部署——由哪个平台发射哪一款反舰导弹,分别攻击哪个目标,以及攻击的先后顺序。”
在这样的联合作战体系下,未安装远程对海搜索雷达的旧式051、051B等驱逐舰、053H3等护卫舰,常规潜艇,还有022隐形导弹艇,可以分散在大片海域,从多个方向齐射鹰击-83、鹰击-62等先进反舰导弹,通过警戒机的数据链系统,对200公里以外的敌舰队实施毁灭性打击。
运-9情报机
运-9情报机亦属于“高新机”行列,相比运-8的早期型号,运-9机身属于高新工程的第三类载机,采用了气密货舱,机组成员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同时采用机翼整体油箱,航程达到运-8基本型的5000公里。运-9已经成为今年我国研制的特种飞机的主要载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以运-9平台已发展出6个特种飞机机型和军用运输型,这其中包括空警-500、用于反潜的高新六号飞机,用于电子干扰的高新九号,用于情报收集的运-9情报机,用于特种作战的运-9特战型和用于心理战的新高新机,运-9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变形金刚”飞机。
运-9运输机采用的是涡桨-6C发动机,采用新型的六叶复合材料螺旋桨,飞行性能有较大改善。不过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机的机载设备。相比高新二号,高新八号取消了机头透明观察窗,安装了新式的雷达罩,可以容纳较大型号的雷达;同时取消了高新二号机身两侧的大型天线罩,换上四块长条形的整流罩,内置天线可以用于搜集、分析由雷达、无线电系统发出的信号。
军事分析人士认为,运-9情报机集成了我国在电子侦察领域最先进的研究成果,在机载设备上90年代末研制的高新二号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运-9情报机的作战目标可能并不是未来大规模的战争,而是为中国日益复杂的海空主权争端服务。在机载设备上,也可能强化了诸如电子信号特征分析、通信信息截获的能力。
“飞豹”歼击轰炸机
1998年11月,在珠海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一种绰号“飞豹”、型号为FBC-l的国产歼击轰炸机,陡然亮相,给世人一个惊喜,成为本届航展上的头条新闻。
199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建国50周年盛大阅兵中,6架“飞豹”组成的空中梯队,成箭形编队整齐地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显然,这种新型战机已经具备了很强的作战能力,被誉为我军的“撒手锏”之一。
“飞豹”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种歼击轰炸机,与歼击机不同的是,后者主要是制空,是“盾”;而前者要对地面实施攻击,是“矛”。“飞豹”可以执行对地对海攻击任务,并且有一定的空战能力,据陈总介绍,根据国情和作战需要,“飞豹”在设计上突出低空突防能力、大的作战半径和大的载弹量,可在夜间和复杂气象条件下保持良好的作战能力。“飞豹”装备了先进的航空电子设备和火控系统,前机身右下侧装有机炮,还可挂多种姿态发射的空空导弹以及空舰导弹。试飞及部队使用表明,“飞豹”具有良好的中低空飞行特性,部分性能超过俄罗斯的苏一24。美国的F-4和欧洲三国联合研制的 “狂风”战斗机。
“飞豹”采用常规的气动布局,机翼为中等展弦比后惊式上单翼;两侧进气;蜂腰形机身;全动中下平尾;大后掠单垂尾;单腹鳍;装两台涡轮风扇发动机。飞机具备了第三代战斗机的一些特点。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急需研制一种在平时能对敌人起威慑作用,战时能取得局部战争胜利的“撒手锏”武器。歼击轰炸机“飞豹”的研制提上日程,研制任务落到了西安飞机设计所。谁能出任“飞豹”的总设计师?非陈一坚莫属。
时年50岁的陈一坚以他在飞机设计方面的丰富经验和精湛造诣,很高的技术声望和善于综合,能倾听不同意见的组织能力,挑起了重担。1980年8月,陈一坚被航空工业部任命为西安飞机设计所副所长兼总设计师,1982年被国防科工委任命为“飞豹”型号总设计师。陈一坚不负众望,以总设计师的胆识和战略眼光,大胆决策,选用国际上先进的军用飞机设计规范,摒弃了沿用多年,但已落后的前苏联规范。使用先进规范固然好,但有风险。陈一坚组织设计人员认真学习,消化新规范,并用老规范对照验证,妥善地解决了使用中的协调配套问题,使飞机设计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在应力分析方法上,陈一坚提出了全面开发应用有限元法代替传统的工程梁法,实现了从局部求解到全机求解的重大飞跃。陈一坚在全机静力试验中,提出了达到67%设计载荷即可首飞的决断性意见,这是对以往达到l00%设计载荷方能首飞的传统做法的重大突破。陈总的意见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这样做,缩短了研制周期。
陈一坚积极支持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例如,飞机动力采用“斯贝”国产化发动机,原型发动机是英国罗罗公司生产的。该公司要求“飞豹”进气道要严格与发动机匹配。当时我国发动机高空试车台尚未建成,陈一坚组织技术人员用模拟板技术,然后用1:1的过气道和发动机在地面做匹配试验。英国人看后很惊讶,他们没想到,中国人不但能满足发动机匹配要求,而且做得比英国人要求的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