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3n5 mil.huanqiu.comarticle我航天令西方羡慕嫉妒恨 中美太空竞赛开启?/e3pmh1dm8/e3pmt9fnl神舟九号3名宇航员出舱后敬军礼原题:神九完美“回家”彰显中国实力中国航天实现重大突破 西方媒体颇多溢美之词【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神舟九号返回舱周五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澳大利亚航天专家称“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历时最长、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次太空任务”,法新社认为“中国无可争议的科技实力”得到验证。国际舆论不吝用“里程碑”、“壮举”等惹眼词汇热捧中国载人航天,有媒体干脆把“中国列入航天强国”,甚至在中国民众身上发现了西方人借以成名的“探索精神”。是平视还是仰视?外界这两个星期一直纠结地打量着中国开启的“新纪元”,有人还拿中国与欧美落后40年给自己鼓劲,而这种“居高临下的腔调”甚至引起了一些西方人士的反感。英国学者鲍尔•斯汀2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即使是对于已经有过相似太空计划行动的俄罗斯与美国来说,顺利完成太空作业的中国航天员也仍然让人佩服。每秒出现600个关于神九的帖子“这标志着历时两周、让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举国关注、并载着首名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使命成功结束。”英国《金融时报》29日这样总结神九成功返回地面。“首次送女航天员上天、首次载人太空对接、首次太空手动对接,等等”,法新社细数中国此次载人航天的一项项突破。和法新社一样,一向挑剔的西方媒体此次多了不少“溢美之词”。奥地利国际电视台评论称,这是中国历史的里程碑,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航天员的微笑证明此次飞行的成功。”德国《焦点》周刊文章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飞行的所有基本任务顺利完成和安全,中国有充分的理由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这种技术能力的第三国,这是中国政治和技术的结晶。澳大利亚太空专家莫里斯•琼斯29日对美国《太空日报》说,神九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13天,其中大多数在天宫一号中,其意义比人工太空对接更显著。他说:“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历时最长、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次太空任务。” 在路透社看来,中国第一次的太空出舱活动虽然只有五分钟,但“没有人怀疑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在太空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法国空间学家苏贝•维尔热认为,神九的成功巩固了中国在有关领域的地位。她29日对法新社说:“中国通过展示其掌握对接技术,已经完全加入了‘占领太空’强国俱乐部。航天计划的政治目标就是展示不容置疑的科技实力,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英国天空卫视新闻29日称,神九让很多欧洲人知道了“space”这个单词在中文里,可以说成“天宫”。这次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的成功完成,让西方看到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和自己的步伐走得越来越一致,其成就难免会引来其他国家的“羡慕嫉妒恨”,但中国人应可以更有自信,因为这样的航天技术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是相匹配的。美国“发现”频道网站29日评论说,中国将航天计划视为其国际地位和技术实力上升的象征,也反映中国共产党改变一度贫困落后国家命运所取得的成功。乌克兰通讯社29日评论说,这些不仅表明中国科技所取得的成就,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成就毫无疑问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在航天领域占有一席。“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航天强国。”《俄罗斯报》29日称,中国未来不仅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而且还要实现载人登月飞行。日本时事通讯社在报道神九飞船的同时,还提及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的下潜纪录,并将二者称为“壮举”。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则认为,西方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事实:倒退50年,中国连一颗土豆也不能发射到太空,现在却已经在10年之内多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中国社会的反响也是不少国际媒体的关注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神九返回舱着陆后,中国最受欢迎的一家微博平台几个小时里每秒出现600个关于神九的帖子。CNN29日的报道则关注了神九体现的科技成就给普通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报道称,中国一周之内经历了两件普天同庆的大事:神九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站交会对接,并成功着陆;“蛟龙”号深潜器突破7000米。报道援引中国探险家黄效文的话说:“我们如今在太空……不只是在制造手机。”CNN分析说,这些巨大成就激起的不只是民族自豪感,神九的成功唤醒了人民的探索精神,“中国自此走进了探索与自我探索的新时代。”与美国太空竞赛从此开始?“我们可以想见不可避免地又会出现一波宣传浪潮,高歌‘模范公民’和国家科技实力。但这确实是展现实力的两个星期。”CNN的文章说。但实际上,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收获的不全是赞美声。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说,中国的太空飞船会飞向何方?载人航天可以加强内部统合,对外展示强大。中国可以把飞船送上太空,那么也可以目标准确地把核武器发射到地球的任何地方。“德国之声”担心地说,中国会如何利用太空才是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自1992年以来为航天计划投资约60亿美元,以追赶其他国家,同时也引发华盛顿军方的关切。2007年,北京未发出预警就打掉了一颗老旧轨道卫星,引发国际社会批评,同时也有人担心中国航天计划的目的。法国《青年非洲》杂志文章甚至称中国“用冷战思维看待并参与高科技竞赛”,称宇航员也是在“为共产党最高利益服务”,目的是在美国和欧洲太空计划受挫之际后来居上。文章质疑中国加强航天、深潜和极地科考能力的动机,称“中国真的无私到只为科学理由投入如此大的本钱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外界不担心是不正常的。”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神九最终都应归结为中国经济的成功。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让中国抓住了好时机。持此观点的美国彭博新闻社认为,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仍然在美国和欧洲,而这两地都因为金融危机的压力,在航天事业上的投入有所放缓。法新社援引中国政府披露的数据报道说,中国过去20年来为建设空间站投入了390亿元人民币。1999年,神舟一号升空标志着该计划的启动,当时并未载人。两年后,神舟二号升空并载有动物。2003年,中国首次实现载人太空任务。此后,中国于2008年实现宇航员空间行走,去年又完成了无人对接。法国《阿特拉斯新闻》的评论称,中国不在乎自己飞船-对接模块联合体的寒酸简陋,因为这个看上去有些杂乱的小玩意儿也是一种创新,是“一个新兴大国崛起的标志”。加拿大98.5调频电台的评论称,中国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会令美国更加尴尬,因为美国的执意反对,有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排斥了中国,如今中国自己离拥有自主空间站越来越近,而国际空间站项目却遭遇了瓶颈。在神舟系列发射的过程中,欧美的媒体就不断有中国“即将加入美俄太空竞争”的说法,将航天科学同军事政治挂钩。美国会袖手旁观吗,中国和美国是否会有一场现代太空竞争?美国《阿拉斯加电讯报》分析说,对人类而言,中国神舟九号飞船本周完成的手动对接或许并非一大飞跃,但这是中国为追赶美国太空和科技计划而再次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中国寻求建造一座空间站方面更是如此。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增加其研发费用———每年约增长20%,但美国的支出仍然高于任何其他国家。换言之:美国的费用并未被其他国家超越。但中国等其他国家正迎头赶上。有迹象表明美国正感受到竞争压力。“(中国的)太空项目承载着中国的创新和科技实力,并发出我们已经跻身大人物行列的信号。我不感到意外。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莱赫明表示。中国发展航天不是为压倒谁在德国《明镜》看来,中国三个航天员“忘情地”笑着和挥着手,而中国“上天”和“入海”都显示强权,即使美国人也阻止不了中国的雄心,中国正成功展示国家的繁荣强大,科技成就成为它的王牌。不过,金灿荣表示,发展航天不是为压倒谁。虽然中国已实现飞天梦,但是中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并不能简单的用“第三”来排列自己的位置,“我们知道如何理解第三航天大国的真正含义”。美国“the interpreter”网站文章说,在有关中国近期太空交会对接及其首座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远征活动的国际报道中,不乏居高临下的腔调。评论员赞叹中国的太空探险进展,但声称他们落后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取得类似成就的美国和俄罗斯数十年。这些报道忽视了科技进步中的“蛙跳效应”以及受益于其他国家经验的事实。英国萨里大学空间科学研究学者鲍尔•斯汀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并不否认航天事业的发展会壮大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力量,但他认为,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中可以看到两点,首先是中国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航天技术,而没有延续冷战时期的风格。其次,中国人被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鼓舞,随之而来的是在该国的经济发展上投入更大的信心和心血。斯汀说,这一点和冷战时期大不一样,中国人在看到自己的太空人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而不是这项航天技术可以作为中国威慑其他国家的武器。 ▲【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青木 李珍 陈一鸣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扬 ●甄翔 玉鹏】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13411883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ukun环球时报134118834000011["9CaKrnJjZVC","9CaKrnJw2dc","9CaKrnJw11J","9CaKrnJvZxN","9CaKrnJvZpQ","9CaKrnJvYym"]{"email":"liukun@huanqiu.com","name":"liukun"}
神舟九号3名宇航员出舱后敬军礼原题:神九完美“回家”彰显中国实力中国航天实现重大突破 西方媒体颇多溢美之词【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国神舟九号返回舱周五在内蒙古成功着陆。澳大利亚航天专家称“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历时最长、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次太空任务”,法新社认为“中国无可争议的科技实力”得到验证。国际舆论不吝用“里程碑”、“壮举”等惹眼词汇热捧中国载人航天,有媒体干脆把“中国列入航天强国”,甚至在中国民众身上发现了西方人借以成名的“探索精神”。是平视还是仰视?外界这两个星期一直纠结地打量着中国开启的“新纪元”,有人还拿中国与欧美落后40年给自己鼓劲,而这种“居高临下的腔调”甚至引起了一些西方人士的反感。英国学者鲍尔•斯汀2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即使是对于已经有过相似太空计划行动的俄罗斯与美国来说,顺利完成太空作业的中国航天员也仍然让人佩服。每秒出现600个关于神九的帖子“这标志着历时两周、让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举国关注、并载着首名中国女航天员进入太空的使命成功结束。”英国《金融时报》29日这样总结神九成功返回地面。“首次送女航天员上天、首次载人太空对接、首次太空手动对接,等等”,法新社细数中国此次载人航天的一项项突破。和法新社一样,一向挑剔的西方媒体此次多了不少“溢美之词”。奥地利国际电视台评论称,这是中国历史的里程碑,不是结束,是新的开始。“航天员的微笑证明此次飞行的成功。”德国《焦点》周刊文章说,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的里程碑,飞行的所有基本任务顺利完成和安全,中国有充分的理由为他们的成就感到骄傲。中国是世界上拥有这种技术能力的第三国,这是中国政治和技术的结晶。澳大利亚太空专家莫里斯•琼斯29日对美国《太空日报》说,神九航天员在太空度过了13天,其中大多数在天宫一号中,其意义比人工太空对接更显著。他说:“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历时最长、复杂程度最高的一次太空任务。” 在路透社看来,中国第一次的太空出舱活动虽然只有五分钟,但“没有人怀疑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在太空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空间站”。法国空间学家苏贝•维尔热认为,神九的成功巩固了中国在有关领域的地位。她29日对法新社说:“中国通过展示其掌握对接技术,已经完全加入了‘占领太空’强国俱乐部。航天计划的政治目标就是展示不容置疑的科技实力,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英国天空卫视新闻29日称,神九让很多欧洲人知道了“space”这个单词在中文里,可以说成“天宫”。这次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的成功完成,让西方看到中国在航天领域已经和自己的步伐走得越来越一致,其成就难免会引来其他国家的“羡慕嫉妒恨”,但中国人应可以更有自信,因为这样的航天技术与中国目前的经济实力是相匹配的。美国“发现”频道网站29日评论说,中国将航天计划视为其国际地位和技术实力上升的象征,也反映中国共产党改变一度贫困落后国家命运所取得的成功。乌克兰通讯社29日评论说,这些不仅表明中国科技所取得的成就,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成就毫无疑问大大提高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必须在航天领域占有一席。“这表明中国已成为世界航天强国。”《俄罗斯报》29日称,中国未来不仅要建立自己的空间站,而且还要实现载人登月飞行。日本时事通讯社在报道神九飞船的同时,还提及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创造的下潜纪录,并将二者称为“壮举”。英国《卫报》的评论文章则认为,西方更要看到中国航天事业的整体快速发展事实:倒退50年,中国连一颗土豆也不能发射到太空,现在却已经在10年之内多次发射载人航天飞船。中国社会的反响也是不少国际媒体的关注点。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说,神九返回舱着陆后,中国最受欢迎的一家微博平台几个小时里每秒出现600个关于神九的帖子。CNN29日的报道则关注了神九体现的科技成就给普通中国人带来的影响。报道称,中国一周之内经历了两件普天同庆的大事:神九载人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站交会对接,并成功着陆;“蛟龙”号深潜器突破7000米。报道援引中国探险家黄效文的话说:“我们如今在太空……不只是在制造手机。”CNN分析说,这些巨大成就激起的不只是民族自豪感,神九的成功唤醒了人民的探索精神,“中国自此走进了探索与自我探索的新时代。”与美国太空竞赛从此开始?“我们可以想见不可避免地又会出现一波宣传浪潮,高歌‘模范公民’和国家科技实力。但这确实是展现实力的两个星期。”CNN的文章说。但实际上,中国航天事业在国际上收获的不全是赞美声。德国《南德意志报》评论说,中国的太空飞船会飞向何方?载人航天可以加强内部统合,对外展示强大。中国可以把飞船送上太空,那么也可以目标准确地把核武器发射到地球的任何地方。“德国之声”担心地说,中国会如何利用太空才是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自1992年以来为航天计划投资约60亿美元,以追赶其他国家,同时也引发华盛顿军方的关切。2007年,北京未发出预警就打掉了一颗老旧轨道卫星,引发国际社会批评,同时也有人担心中国航天计划的目的。法国《青年非洲》杂志文章甚至称中国“用冷战思维看待并参与高科技竞赛”,称宇航员也是在“为共产党最高利益服务”,目的是在美国和欧洲太空计划受挫之际后来居上。文章质疑中国加强航天、深潜和极地科考能力的动机,称“中国真的无私到只为科学理由投入如此大的本钱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外界不担心是不正常的。”中国人民大学金灿荣教授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说,神九最终都应归结为中国经济的成功。与此同时,金融危机让中国抓住了好时机。持此观点的美国彭博新闻社认为,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仍然在美国和欧洲,而这两地都因为金融危机的压力,在航天事业上的投入有所放缓。法新社援引中国政府披露的数据报道说,中国过去20年来为建设空间站投入了390亿元人民币。1999年,神舟一号升空标志着该计划的启动,当时并未载人。两年后,神舟二号升空并载有动物。2003年,中国首次实现载人太空任务。此后,中国于2008年实现宇航员空间行走,去年又完成了无人对接。法国《阿特拉斯新闻》的评论称,中国不在乎自己飞船-对接模块联合体的寒酸简陋,因为这个看上去有些杂乱的小玩意儿也是一种创新,是“一个新兴大国崛起的标志”。加拿大98.5调频电台的评论称,中国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成功会令美国更加尴尬,因为美国的执意反对,有16个国家参与的国际空间站排斥了中国,如今中国自己离拥有自主空间站越来越近,而国际空间站项目却遭遇了瓶颈。在神舟系列发射的过程中,欧美的媒体就不断有中国“即将加入美俄太空竞争”的说法,将航天科学同军事政治挂钩。美国会袖手旁观吗,中国和美国是否会有一场现代太空竞争?美国《阿拉斯加电讯报》分析说,对人类而言,中国神舟九号飞船本周完成的手动对接或许并非一大飞跃,但这是中国为追赶美国太空和科技计划而再次迈出的坚实一步,在中国寻求建造一座空间站方面更是如此。过去10年来,中国一直以非同寻常的速度增加其研发费用———每年约增长20%,但美国的支出仍然高于任何其他国家。换言之:美国的费用并未被其他国家超越。但中国等其他国家正迎头赶上。有迹象表明美国正感受到竞争压力。“(中国的)太空项目承载着中国的创新和科技实力,并发出我们已经跻身大人物行列的信号。我不感到意外。这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莱赫明表示。中国发展航天不是为压倒谁在德国《明镜》看来,中国三个航天员“忘情地”笑着和挥着手,而中国“上天”和“入海”都显示强权,即使美国人也阻止不了中国的雄心,中国正成功展示国家的繁荣强大,科技成就成为它的王牌。不过,金灿荣表示,发展航天不是为压倒谁。虽然中国已实现飞天梦,但是中国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并不能简单的用“第三”来排列自己的位置,“我们知道如何理解第三航天大国的真正含义”。美国“the interpreter”网站文章说,在有关中国近期太空交会对接及其首座太空实验室天宫一号远征活动的国际报道中,不乏居高临下的腔调。评论员赞叹中国的太空探险进展,但声称他们落后在上世纪70年代就取得类似成就的美国和俄罗斯数十年。这些报道忽视了科技进步中的“蛙跳效应”以及受益于其他国家经验的事实。英国萨里大学空间科学研究学者鲍尔•斯汀29日在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并不否认航天事业的发展会壮大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力量,但他认为,从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事实中可以看到两点,首先是中国人坚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航天技术,而没有延续冷战时期的风格。其次,中国人被祖国航天事业发展所鼓舞,随之而来的是在该国的经济发展上投入更大的信心和心血。斯汀说,这一点和冷战时期大不一样,中国人在看到自己的太空人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中国的未来会更美好,而不是这项航天技术可以作为中国威慑其他国家的武器。 ▲【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青木 李珍 陈一鸣 陶短房 ●本报记者 刘扬 ●甄翔 玉鹏】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