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4IGk mil.huanqiu.comarticle专家:巨浪3导弹应用诸多先进技术 性能先进/e3pmh1dm8/e3pmt91uh<article><section data-type="rtext"><p><em data-scene="strong">如果“巨浪-3”不是传说</em></p><p>潜射弹道导弹是指由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是核三位一体的关键一极。核潜艇上需要携带装有核弹头的战略导弹,才能构成一个国家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因此任何潜射弹道导弹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媒体焦点。</p><i class="pic-con"><img src="//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816/20170816021350335.jpg?imageView2/2/w/1260" data-alt="资料图:潜艇正在下潜。 周演成 摄"/></i><p>近日,网络上出现的图片显示,中国海军唯一一艘032型弹道导弹常规动力潜艇的指挥塔围壳进行了改装,后部升高。有媒体认为,它的改装是为试验新型的“巨浪-3”潜射弹道导弹做准备。</p><p>科技日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尚无官方渠道消息证实“巨浪-3”的存在,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传说中的“巨浪-3”性能无疑会更加先进,而且会借鉴很多现有的先进技术。</p><p><em data-scene="strong">“巨浪-2”性能接近俄“布拉瓦”导弹</em></p><p>军事评论员王强介绍,“中国实行积极的防御政策,具备三位一体有限核反击能力。据媒体报道,在潜射弹道导弹方面,我国现有潜射导弹主要是‘巨浪-2’型导弹”。</p> <adv-loader __attr__inner="7004636" __attr__style="width: auto;position: relative;float: left;border: 1px solid #ebebeb; padding: 20px;overflow: hidden;margin: 10px 30px 40px 0;"></adv-loader> <p>1967年,我国开始了固体战略弹道导弹的攻关和研制工作。经过反复论证后,我国将“巨浪-1”定位为潜地固体弹道导弹,这是中国首枚固体战略弹道导弹,且最初研究定位为“一弹两用”,既是核潜艇导弹,在陆地上又可作陆基机动导弹。</p><p>1982年10月12日,“巨浪-1”型固体战略导弹发射成功。它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潜艇水下发射核导弹能力的国家,具备了二次核打击能力。</p><p>公开资料显示,“巨浪-2”潜射洲际弹道导弹,是东风-31弹道导弹的改良型,是我国二次核打击的主力,构成核三位一体的重要一环。但也有专家认为,“巨浪-2”潜射弹道导弹和东风-31弹道导弹早在设计阶段就一同研制,总体方案设计兼顾了两者需求,“巨浪-2”不是简单海基版的东风-31,而是进行了很多改进。</p><p>王强介绍,“综合媒体报道,‘巨浪-2’型导弹应该是采用三级固体火箭发动机,起飞重量超过50吨,能携带多枚分导核弹头,射程达到8000公里左右。‘巨浪-2’性能接近法国的M45导弹和俄罗斯‘布拉瓦’导弹,但与美国‘三叉戟’Ⅱ D-5导弹相比,在射程、投掷重量、弹头数量、精度等方面仍有差距。”</p><p><em data-scene="strong">潜射导弹技术仅少数国家掌握</em></p><p>境外媒体报道称,“巨浪-3”潜射导弹的总体性能要比“巨浪-2”先进一代,达到或超过美国“三叉戟”Ⅱ D-5的水平。</p><p>作为美国海基核力量的核心,“三叉戟”Ⅱ D-5导弹可以携带8具MK-5再入载具外加8枚47.5万吨的W-88核弹头。其射程高达11000公里,可以使美国核潜艇在港口内发射“三叉戟”Ⅱ D-5导弹,打击北半球的任何一个位置。</p><p>王强介绍,“三叉戟”Ⅱ D-5导弹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弹体、发动机、制导等多方面。该弹外壳采用凯夫拉环氧树脂纤维缠绕,具有强度大、重量轻的特点。发动机则应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柔性接头技术,加上先进焊接技术,不但保证了大推力需要,也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D5弹采用MK-6星光制导技术,并通过新型转化器并和新制式系统软件,与GPS系统形成了高效复合制导,在快速反应与作战瞄准综合系统配合下,显著提高了发射准备操作自动化程度,使导弹重新装定诸元时间大为缩短。更值得关注的是,“三叉戟”ⅡD-5的再入载具圆概率误差可到90米。</p><p>“需要指出的是,潜射弹道导弹技术门槛较高,对整体国防科技实力依赖性强,一般被认为是大国的利器,除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外,很少会有国家投入资源进行研发。”他说。</p><p>俄罗斯在潜射弹道导弹技术水平上仅次于美国。除了“<span>魟</span>鱼”导弹、“蓝天”导弹外,“布拉瓦”导弹是俄罗斯军队目前最先进潜射弹道导弹。其射程8000公里,精度达350米,可携带10枚核弹头,弹道高点仅40公里,飞行剖面极低,而且弹头可实施高超声速机动,具有机动变轨能力,具有隐蔽性好、生存力强的特点。</p><p>王强指出,“一些谋求大国地位的国家如印度等,近年来也加大了对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发力度。从目前披露的情况看,尽管印度雄心勃勃,而且也进行了所谓的成功发射试验,但型号性能距离形成有效威慑尚有差距”。</p><p><em data-scene="strong">未来潜射导弹或应用更多先进技术</em></p><p>有专家称,不排除“巨浪-3”利用所谓东风-41部分技术的可能,因为两者同为固体燃料发动机弹道导弹,有着很多相似点,但这并不意味着“东风-41”能够被移植到潜艇上使用。</p><p>对此,王强表示赞同。</p><p>“毫无疑问,潜射弹道导弹经过多年发展,技术日益完善,而且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呈现了加速发展态势。”但他认为,“从技术体制方面讲,陆基和海基差距较大,而且仅从弹体本身来讲,高大的陆基导弹基本难以直接进入潜艇服役。如果陆基导弹能够移植的话,很有可能仅仅是技术方面的移植,比如制导技术、材料技术等。”</p><p>“从导弹技术的发展来看,未来我国潜射弹道导弹可以应用诸多先进技术。”王强指出,一是先进复合制导技术。比如先进陀螺技术,一些抗干扰性能好、制导精度高的原子干涉、光子晶体光纤陀螺等,极有可能进入新型导弹制造中。再比如,类似末助推技术、星光定位、景象匹配等经过优化的制导技术,也有可能与先进陀螺技术一同构成复合制导体制。二是导弹突防技术。比如机动变轨技术、弹头隐身技术、火箭速燃技术等。特别是火箭速燃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降低对方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时间窗口,提高主动段突防能力。三是导弹出水技术。通过采用先进传感器,优化水下弹道等,减少水下发射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各种干扰,从而提高弹道控制品质,确保导弹性能不受影响。</p></section></article>1502863920000责编:liukun<a href="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7/08-16/8305877.shtml" >科技日报</a>150286392000011["9CaKrnK4zwo","9CaKrnK49EV","9CaKrnK3Y6s","9CaKrnK2bvv","9CaKrnK3Q1I"]//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816/20170816021350335.jpg{"email":"liukun@huanqiu.com","name":"liuk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