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zAi4 mil.huanqiu.comarticle解放军流动医院巡诊西藏海拔4500米以上地区/e3pmh1dm8/e3pmt7hva踏遍雪山人未老——李素芝率领西藏军区总医院流动医院第116次出征纪事出征路线春节期间,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带领“为兵便民流动医院”,顶风冒雪再上天路,开始了“流动医院”的第116次出征。据悉,此次西藏军区总医院“流动医院”辗转行程5000余公里,先后到林芝地区的墨脱县、察隅县,昌都地区的八宿县、洛隆县、边坝县等地偏远乡镇义诊16000人次,免费开展手术105台,巡诊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奔向墨脱,军医干起工兵的活墨脱,一个因道路隔绝而闻名的“雪域孤岛”。如今,虽然通往墨脱的嘎隆拉隧道已打通,但由于川藏公路排龙天险段尚在维修,扎墨公路还未实现全线贯通,通往墨脱的公路随时可能遭遇泥石流、雪崩、山体滑坡,以往还没有一支大型流动医院进入墨脱。春节前夕,李素芝带领45名流动医院医务人员踏上了奔赴墨脱之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21岁,其中还有9名女同志。“这是我第7次参加流动医院。”黄莉莉医生说,这条路很长很艰苦,然而很美很神圣。骨一科医生边巴,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不久,这是他第一次随队出征。院长李素芝是流动医院中年龄最大、参加巡诊次数最多的一位,他的妻子、女儿、女婿去年春节就加入了这支义诊队伍,如今又踏上征途。妻子郭淑琴说:“高原边疆群众的眼神告诉我,他们需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离开。”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一路上,李素芝率领的流动医院逢雪开道,遇水搭桥。2月6日傍晚,流动医院车队行至唯一能进入墨脱的扎墨公路57公里处时,一座钢架桥拦住了去路——桥梁标注的最大载重量仅为5吨,而手术车、放射车、发电车的重量均超过12吨。李素芝一声令下,军医干起了工兵的活。医疗队员们挽起袖子加固桥面、卸载物资,凡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再小心翼翼地组织过桥。最终,超重车辆全部安全通过。7日凌晨1时,他们到达了墨脱县城。“墨脱是我高原巡诊中的最后空白,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跑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李素芝说,他在西藏已经足足37个年头了,只要身体不垮,服务的脚步就不会停歇,他组建的流动医院还会继续在西藏的天路上走下去。大爱无言,心系群众伤与痛2月17日,八宿县城下起了今年第一场雪,气象局院内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群众。白玛镇乃然村71岁的向巴罗布,3年前颈部长了个包块。近几个月来,包块竟长到了两个拳头大,吊在下颚很难看。听说流动医院要来县里,他6天前就赶到县城等待,希望“门巴将军”能帮他去掉这个“讨厌的家伙”。拍完X光片、做过B超等检查后,李素芝和副院长刘厚东等专家就在流动医院手术车内为向巴罗布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次日大早,吉达乡沙绕村34岁的达瓦带着13岁的儿子丁尼玛,声泪俱下地找到了正在巡诊看病的李素芝,请求救救他儿子的命。一年前,丁尼玛得了一种怪病,头上生疮流脓,经过治疗头上的疮好了,可大拇指又生疮流脓,连骨头也溃烂了,地区医院给他截掉了大拇指。不料,一个月前,丁尼玛右中指又开始肿痛化脓……达瓦一家生活贫困,靠政府救济生活,如今终于盼来了流动医院。正准备收拾器械出发的李素芝,又重新打开器械箱,耐心地给丁尼玛体检,还安排流动医院放射车给丁尼玛拍了X光片,片子显示:患者骨关节病变。李素芝以膝当桌,蹲下来写了张手术治疗的条子,叮嘱达瓦把丁尼玛带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免费进一步治疗。陈医生告诉记者,这是李院长这次出征藏南以来手写的第68张免费治疗条子。藏东昌都地区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李院长花了20年时间攻克了在高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花了10年时间攻克了急性高原病防治,真希望您能攻克大骨节病!”昌都地区卫生局邵局长满怀期待地说。流动医院一路顶风沐雪,一路巡诊看病,一路帮带当地医院、现场传授临床经验,免费维修医疗设备。据悉,流动医院在林芝、昌都两地5县巡诊20多天来,县、乡两级医院共有142名医生参加流动医院巡诊、手术,与5个县签订了《医疗帮带合作协议》。巡诊藏乡,一路风雪一路情墨脱县邦辛乡妇女洛琼的命真大!8日,流动医院来到邦辛乡,得知洛琼胎盘早剥、严重贫血、生命垂危。李素芝当机立断,和爱人郭淑琴亲自主刀手术。洛琼急需输血。“我是0型血,输我的吧!”郭淑琴挽起衣袖,率先献出300毫升血。经过紧急救治,医生们将洛琼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活菩萨,你们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恩人!”洛琼丈夫扎巴“扑通”一声跪在医疗队员面前,不住地磕头道谢。李素芝说的还是那句话:“要谢,你就谢共产党。我们是党派来的医生,为群众解除疾苦是人民军医的天职!”患病的孤寡老人达堆腿脚不便行走,医务部副主任何锋和村干部一起把她从家里背到流动医院就诊,老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巡诊中,很多医生给病人诊治后,还耐心地向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护理、用药等注意事项,留下联系电话。很多藏族群众看完病后,都要给医生献上洁白的哈达,双手合十表示祝福,有些还赶着牛羊、端着糌粑、提着鸡蛋前来慰问感谢。“群众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东西我们绝不能收。”郭淑琴说。流动医院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山口时,李素芝遇到9年前救治过的一位藏族同胞,她流着热泪拉着李素芝的手不放,随后拿出一条珍藏8年的五彩哈达,执意要送给李素芝。她说:“这条代表吉祥和平安的五彩哈达送给大恩人,就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这一次,李素芝没有拒绝,他将哈达高高擎起:“这是患者的一颗心,我一生珍藏着。”(陈辉岑松斌银军)1362721260000责编:liukun解放军报136272126000011["9CaKrnJzucG","9CaKrnJzoYT","9CaKrnJz0D6","9CaKrnJymTi","9CaKrnJy807"]{"email":"liukun@huanqiu.com","name":"liukun"}
踏遍雪山人未老——李素芝率领西藏军区总医院流动医院第116次出征纪事出征路线春节期间,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西藏军区总医院院长李素芝带领“为兵便民流动医院”,顶风冒雪再上天路,开始了“流动医院”的第116次出征。据悉,此次西藏军区总医院“流动医院”辗转行程5000余公里,先后到林芝地区的墨脱县、察隅县,昌都地区的八宿县、洛隆县、边坝县等地偏远乡镇义诊16000人次,免费开展手术105台,巡诊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奔向墨脱,军医干起工兵的活墨脱,一个因道路隔绝而闻名的“雪域孤岛”。如今,虽然通往墨脱的嘎隆拉隧道已打通,但由于川藏公路排龙天险段尚在维修,扎墨公路还未实现全线贯通,通往墨脱的公路随时可能遭遇泥石流、雪崩、山体滑坡,以往还没有一支大型流动医院进入墨脱。春节前夕,李素芝带领45名流动医院医务人员踏上了奔赴墨脱之路。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8岁,最小的21岁,其中还有9名女同志。“这是我第7次参加流动医院。”黄莉莉医生说,这条路很长很艰苦,然而很美很神圣。骨一科医生边巴,从第三军医大学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不久,这是他第一次随队出征。院长李素芝是流动医院中年龄最大、参加巡诊次数最多的一位,他的妻子、女儿、女婿去年春节就加入了这支义诊队伍,如今又踏上征途。妻子郭淑琴说:“高原边疆群众的眼神告诉我,他们需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离开。”选择了远方,就风雨兼程。一路上,李素芝率领的流动医院逢雪开道,遇水搭桥。2月6日傍晚,流动医院车队行至唯一能进入墨脱的扎墨公路57公里处时,一座钢架桥拦住了去路——桥梁标注的最大载重量仅为5吨,而手术车、放射车、发电车的重量均超过12吨。李素芝一声令下,军医干起了工兵的活。医疗队员们挽起袖子加固桥面、卸载物资,凡能想到的办法都用上,再小心翼翼地组织过桥。最终,超重车辆全部安全通过。7日凌晨1时,他们到达了墨脱县城。“墨脱是我高原巡诊中的最后空白,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跑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李素芝说,他在西藏已经足足37个年头了,只要身体不垮,服务的脚步就不会停歇,他组建的流动医院还会继续在西藏的天路上走下去。大爱无言,心系群众伤与痛2月17日,八宿县城下起了今年第一场雪,气象局院内广场上,挤满了前来看病的群众。白玛镇乃然村71岁的向巴罗布,3年前颈部长了个包块。近几个月来,包块竟长到了两个拳头大,吊在下颚很难看。听说流动医院要来县里,他6天前就赶到县城等待,希望“门巴将军”能帮他去掉这个“讨厌的家伙”。拍完X光片、做过B超等检查后,李素芝和副院长刘厚东等专家就在流动医院手术车内为向巴罗布进行了免费手术治疗。次日大早,吉达乡沙绕村34岁的达瓦带着13岁的儿子丁尼玛,声泪俱下地找到了正在巡诊看病的李素芝,请求救救他儿子的命。一年前,丁尼玛得了一种怪病,头上生疮流脓,经过治疗头上的疮好了,可大拇指又生疮流脓,连骨头也溃烂了,地区医院给他截掉了大拇指。不料,一个月前,丁尼玛右中指又开始肿痛化脓……达瓦一家生活贫困,靠政府救济生活,如今终于盼来了流动医院。正准备收拾器械出发的李素芝,又重新打开器械箱,耐心地给丁尼玛体检,还安排流动医院放射车给丁尼玛拍了X光片,片子显示:患者骨关节病变。李素芝以膝当桌,蹲下来写了张手术治疗的条子,叮嘱达瓦把丁尼玛带到西藏军区总医院免费进一步治疗。陈医生告诉记者,这是李院长这次出征藏南以来手写的第68张免费治疗条子。藏东昌都地区是全国罕见的大骨节病重病区。“李院长花了20年时间攻克了在高原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花了10年时间攻克了急性高原病防治,真希望您能攻克大骨节病!”昌都地区卫生局邵局长满怀期待地说。流动医院一路顶风沐雪,一路巡诊看病,一路帮带当地医院、现场传授临床经验,免费维修医疗设备。据悉,流动医院在林芝、昌都两地5县巡诊20多天来,县、乡两级医院共有142名医生参加流动医院巡诊、手术,与5个县签订了《医疗帮带合作协议》。巡诊藏乡,一路风雪一路情墨脱县邦辛乡妇女洛琼的命真大!8日,流动医院来到邦辛乡,得知洛琼胎盘早剥、严重贫血、生命垂危。李素芝当机立断,和爱人郭淑琴亲自主刀手术。洛琼急需输血。“我是0型血,输我的吧!”郭淑琴挽起衣袖,率先献出300毫升血。经过紧急救治,医生们将洛琼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活菩萨,你们是我们一家人的大恩人!”洛琼丈夫扎巴“扑通”一声跪在医疗队员面前,不住地磕头道谢。李素芝说的还是那句话:“要谢,你就谢共产党。我们是党派来的医生,为群众解除疾苦是人民军医的天职!”患病的孤寡老人达堆腿脚不便行走,医务部副主任何锋和村干部一起把她从家里背到流动医院就诊,老人感动地流下了眼泪。巡诊中,很多医生给病人诊治后,还耐心地向病人及其家属交代护理、用药等注意事项,留下联系电话。很多藏族群众看完病后,都要给医生献上洁白的哈达,双手合十表示祝福,有些还赶着牛羊、端着糌粑、提着鸡蛋前来慰问感谢。“群众的心意我们领了,但东西我们绝不能收。”郭淑琴说。流动医院翻越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山口时,李素芝遇到9年前救治过的一位藏族同胞,她流着热泪拉着李素芝的手不放,随后拿出一条珍藏8年的五彩哈达,执意要送给李素芝。她说:“这条代表吉祥和平安的五彩哈达送给大恩人,就是希望好人一生平安。”这一次,李素芝没有拒绝,他将哈达高高擎起:“这是患者的一颗心,我一生珍藏着。”(陈辉岑松斌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