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nAZ mil.huanqiu.comarticle现实:很多抗战老兵生活极其困难且地处边远/e3pmh1dm8/e3ps923oq十一黄金周,人们争相开展着朋友圈杯摄影大赛。物质的丰腴,都写在这一张张幸福的图片上。在人们纵情享受假期时,有一批人却格外值得人们关注。这就是抗战老兵。9月3日阅兵的盛况犹如眼前,那个老兵方阵曾经打湿了无数人眼眶。当时,一段句子曾经引发了无数唏嘘感慨,“为什么这次老兵参加阅兵,因为下个十年可能许多老兵都不在了”。其实何必十年!根据统计,抗战老兵的平均年龄高达90岁,他们和我们共处的日子当真是以天来计算。 就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个名为“有为青年接过老兵的枪”的H5作品在微信里传递。根据网络汇总,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高达十几位老兵“归队”。而根据制作者表述,在当天有各地的志愿者不断发来未被人知的离世老兵信息。关爱老兵,是在与时间赛跑。老兵以天为单位凋零,有为青年如何接枪?短短30天,英雄凋零。也是短短30天,在这样一个关注点快速转换的时代,我们关注老兵的热情是否依旧呢?笔我们或许不能奢望,每一天都带着历史的沉重,每一天都有着家国的顾盼。但能让老兵安享晚年,则是应有的情感。否则我们无法面对历史,也无法对未来。我们需要寻找9月之后的关爱“新常态”。新常态是制度安排。政府当然在此过程中担当重任。10月1日,民政部将在10月1日再次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和补助标准,在这次提标中将重点向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倾斜,通过多种手段来确实保障他们的生活。这样的进步让人欣慰,但作为空间仍然广阔。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为例。它是一份来自全社会的感恩,也是一份来自国家的承认。对于很多戎马岁月走过,如今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分量重如千斤。但笔者的一位朋友——云南某关爱老兵组织的志愿者提供信息说,因为年代久远,抗战老兵身份确认极其困难。从民政到人社再到社区,从档案到单位证明,得到一份“承认”的处处不易,这正在打击很多人的心。“证明我妈是我妈”被总理斥为荒唐,而“证明老兵是老兵”也不该如此艰难。新常态是均衡关怀。国庆期间,留下了无数让人动容的瞬间。9月30日,国内首个抗战老兵陵园在长沙开园;山东老人在广场留下“明星”手印;各种慰问老兵在全国各地上演。但如果细心留意,这些消息大多来自大城市。而抗战老兵的分布却极其广阔。根据各地志愿者反映,很多的抗战老兵因为历史原因生活极其困难且地处边远。他们缺少大城市的优渥物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对于他们,无论是政府还是舆论,以及社会公益组织,都应该多一分关注,多一分关怀。新常态是精神传承。“不怕死亡,而怕被忘记”。一位抗战老兵的肺腑之言,让人动容,也引人深思。怕被忘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功勋,更是对历史的铭记。“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对于一个丰历史为圭阜的民族,更该是醍醐灌顶。无论如何老兵终将凋零,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精神不该凋零。“有为青年接过老兵的枪”,在今天格外有现实意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老兵的尊严,就是国家尊严。关爱老兵,也许会从热火朝天走向细水长流,但应绵延不绝。1444404060000责编:xiatian央广网144440406000011["9CaKrnJQlmB","9CaKrnJQ7uF","9CaKrnJQ7uo","9CaKrnJQ9xa","9CaKrnJQ9xf","9CaKrnJQbun","9CaKrnJQbv6"]{"email":"xiatian@huanqiu.com","name":"xiatian"}
十一黄金周,人们争相开展着朋友圈杯摄影大赛。物质的丰腴,都写在这一张张幸福的图片上。在人们纵情享受假期时,有一批人却格外值得人们关注。这就是抗战老兵。9月3日阅兵的盛况犹如眼前,那个老兵方阵曾经打湿了无数人眼眶。当时,一段句子曾经引发了无数唏嘘感慨,“为什么这次老兵参加阅兵,因为下个十年可能许多老兵都不在了”。其实何必十年!根据统计,抗战老兵的平均年龄高达90岁,他们和我们共处的日子当真是以天来计算。 就在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个名为“有为青年接过老兵的枪”的H5作品在微信里传递。根据网络汇总,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高达十几位老兵“归队”。而根据制作者表述,在当天有各地的志愿者不断发来未被人知的离世老兵信息。关爱老兵,是在与时间赛跑。老兵以天为单位凋零,有为青年如何接枪?短短30天,英雄凋零。也是短短30天,在这样一个关注点快速转换的时代,我们关注老兵的热情是否依旧呢?笔我们或许不能奢望,每一天都带着历史的沉重,每一天都有着家国的顾盼。但能让老兵安享晚年,则是应有的情感。否则我们无法面对历史,也无法对未来。我们需要寻找9月之后的关爱“新常态”。新常态是制度安排。政府当然在此过程中担当重任。10月1日,民政部将在10月1日再次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优待和补助标准,在这次提标中将重点向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倾斜,通过多种手段来确实保障他们的生活。这样的进步让人欣慰,但作为空间仍然广阔。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为例。它是一份来自全社会的感恩,也是一份来自国家的承认。对于很多戎马岁月走过,如今风烛残年的老人来说,分量重如千斤。但笔者的一位朋友——云南某关爱老兵组织的志愿者提供信息说,因为年代久远,抗战老兵身份确认极其困难。从民政到人社再到社区,从档案到单位证明,得到一份“承认”的处处不易,这正在打击很多人的心。“证明我妈是我妈”被总理斥为荒唐,而“证明老兵是老兵”也不该如此艰难。新常态是均衡关怀。国庆期间,留下了无数让人动容的瞬间。9月30日,国内首个抗战老兵陵园在长沙开园;山东老人在广场留下“明星”手印;各种慰问老兵在全国各地上演。但如果细心留意,这些消息大多来自大城市。而抗战老兵的分布却极其广阔。根据各地志愿者反映,很多的抗战老兵因为历史原因生活极其困难且地处边远。他们缺少大城市的优渥物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对于他们,无论是政府还是舆论,以及社会公益组织,都应该多一分关注,多一分关怀。新常态是精神传承。“不怕死亡,而怕被忘记”。一位抗战老兵的肺腑之言,让人动容,也引人深思。怕被忘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功勋,更是对历史的铭记。“一个忘记历史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对于一个丰历史为圭阜的民族,更该是醍醐灌顶。无论如何老兵终将凋零,但“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民族精神不该凋零。“有为青年接过老兵的枪”,在今天格外有现实意义。“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老兵的尊严,就是国家尊严。关爱老兵,也许会从热火朝天走向细水长流,但应绵延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