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Oh5t1FC6G mil.huanqiu.comarticle“兵王”王培君:当兵当到“天花板”,荣誉拿到“手发软”!/e3pmh1dm8/e3pmt7hva入伍28年 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兵王” 全国、全军 各种奖项、荣誉拿到手软 近百本荣誉证书 6篇核心期刊论文…… 第81集团军某旅 一级军士长、技师王培君 扎根本职、创新钻研 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军旅传奇 直到今天 他仍像入伍时那样 激情满怀、干劲十足 一颗兵心永葆赤诚 1997年,王培君光荣入伍。从小深受红色故事熏陶,他对党有着朴素的、深沉的爱,入伍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建功军营,早日入党。 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他积极训练,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一有时间,他就喜欢到连队学习室里翻看理论书籍,学习笔记写满厚厚几大本。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总结出“万用表、千分尺、老虎钳、螺丝钉”等9种修理工匠精神内涵,增强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持之以恒的学习,使王培君以身报国的信念无比坚定。28年过去,武器装备更新了一代又一代,维修工具更换了一套又一套,但王培君面临数次抉择仍初心不改,坚持留队继续服役,坚定做电站“守护者”,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 王培君不仅爱学习,更具有一种敢负责、勇担当的“兵王风范”,每次遇到急情险情都挺身而出。 一次装备检查,某型电站突然“飞车”:发动机不受控制越转越快、响声震天,排气管喷出滚滚黑烟,弥漫整个电站。再这么转下去,很可能造成发动机缸体炸开,机毁人伤! “大家退后,让我来!”紧急时刻,王培君冲到电站前,随手拿起一本书,冒着生命危险堵住发动机排气口。发动机发了疯似的轰鸣,高温和浓烟不停喷射,直往王培君的脸上扑。但他毫不畏惧,用尽全力堵住排气口,直到发动机氧气耗尽、停止轰鸣。 争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这是战友们对王培君的评价。 一身本领守护战车 走进王培君所在的工作间,磨出了握痕的扳手,缠着胶布的万用表,标满批注的思维导图……工具箱里的这些“老伙计”,见证着他从青涩新兵到“电站专家”的成长。 1999年,王培君考入原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主修“电站维修专业”。通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摸透了现有装备电站工作原理,总结出多种操作组训要领,做到了人装合一,还深深掌握装备的“细胞肌理”,做到了遇有问题“手到病除”。 随着王培君名气越来越大,关于他的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只要带电的,就没有他不会修的。2023年,王培君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后,更是“名声大噪”,很多兄弟单位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他求教解难。 一次,空军某部打来求助电话——某型电站无法启动。“应该是调速模块出了问题。”没等对方介绍完,王培君就给出解决方案。电站成功恢复运转,空军维修人员直呼:“王班长,您真神了!” 王培君还经常接到装备厂家打来的咨询电话。一名基层战士缘何能成为厂家师傅的“老师”?王培君的回答是:只有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才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王培君以好学著称,只要是有利于胜战打赢的,即使超出了自己的本职岗位,他也要钻研学习。7本维修、驾驶等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见证着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奋斗历程。“只要部队需要、作战需要,我会一直学下去、干下去。” 一腔激情勇闯新路 第81集团军某旅科技工作站的长廊灯箱上,展陈了1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9项出自王培君,他是大家公认的创新为战“开拓者”。 配发新装备那一年,王培君对全旅配发的所有电站进行梳理,制作出新型电站的电气原理图。他将装备的维修保养技能汇总成册,将各型号电站零件分门别类,为装备维修、学习使用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王培君萌生了发明一套电站自动保护装置的想法。然而,发明装置涉及多个专业,十分复杂。那段时间,王培君睡在工作室,桌上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即使被电火花打到眼睛,第二天也要肿着眼睛继续进行研究试验。半年后,王培君带领团队研制出某型电站超速保护装置,大幅提高了装备运行的安全性,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多年来,王培君类似的小发明有几十种,大大提高了电站维修保养的效率。 “从军28年,你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培养了400多名电站维修骨干。”王培君不假思索地回答。 2018年,集团军组织电站维修专业集训,王培君担任首席教练员。他的教学让大家眼前一亮:他绘制树状图讲解电站结构,零基础学员也能一听就懂;手绘巨大的电站原理图,使复杂的电路变得脉络清晰;3D打印零件模型,补充了教具的不足……简单直观的授课方式,使学员们的学习起步就上“快车道”。 此后,他编辑了7本专业教材和实用手册,为电站维修这个小专业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去年,他被纳入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的“电力保障尖兵库”,并成为电源教研室的部队联络员,参与编写专业教学大纲、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如今,王培君亲自演示的故障排除视频被当成教范在授课中使用,他的维修经验被编进教材,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学员。 28载淬炼“兵王匠心” 王培君在本职岗位上 像电焊条一样 燃烧自我、无私无畏 生动诠释了 “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 强军征程呼唤更多“兵专家” 让初心薪火相传 把使命勇担在肩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 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练兵备战的征途中 书写合格答卷作者:狄伯文、宫连伟、周兆祥、高歌、果志雄、陆军融媒体记者 尹庆文、吴琼、周静辉1751872244190责编:张燕萍人民陆军1751872244190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入伍28年 从普通一兵成长为“兵王” 全国、全军 各种奖项、荣誉拿到手软 近百本荣誉证书 6篇核心期刊论文…… 第81集团军某旅 一级军士长、技师王培君 扎根本职、创新钻研 在平凡岗位上书写军旅传奇 直到今天 他仍像入伍时那样 激情满怀、干劲十足 一颗兵心永葆赤诚 1997年,王培君光荣入伍。从小深受红色故事熏陶,他对党有着朴素的、深沉的爱,入伍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建功军营,早日入党。 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他积极训练,主动向党组织靠拢。一有时间,他就喜欢到连队学习室里翻看理论书籍,学习笔记写满厚厚几大本。他根据自己的工作特点,总结出“万用表、千分尺、老虎钳、螺丝钉”等9种修理工匠精神内涵,增强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持之以恒的学习,使王培君以身报国的信念无比坚定。28年过去,武器装备更新了一代又一代,维修工具更换了一套又一套,但王培君面临数次抉择仍初心不改,坚持留队继续服役,坚定做电站“守护者”,默默坚守在平凡岗位。 王培君不仅爱学习,更具有一种敢负责、勇担当的“兵王风范”,每次遇到急情险情都挺身而出。 一次装备检查,某型电站突然“飞车”:发动机不受控制越转越快、响声震天,排气管喷出滚滚黑烟,弥漫整个电站。再这么转下去,很可能造成发动机缸体炸开,机毁人伤! “大家退后,让我来!”紧急时刻,王培君冲到电站前,随手拿起一本书,冒着生命危险堵住发动机排气口。发动机发了疯似的轰鸣,高温和浓烟不停喷射,直往王培君的脸上扑。但他毫不畏惧,用尽全力堵住排气口,直到发动机氧气耗尽、停止轰鸣。 争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这是战友们对王培君的评价。 一身本领守护战车 走进王培君所在的工作间,磨出了握痕的扳手,缠着胶布的万用表,标满批注的思维导图……工具箱里的这些“老伙计”,见证着他从青涩新兵到“电站专家”的成长。 1999年,王培君考入原武汉军械士官学校,主修“电站维修专业”。通过多年持续不懈的努力,他不仅摸透了现有装备电站工作原理,总结出多种操作组训要领,做到了人装合一,还深深掌握装备的“细胞肌理”,做到了遇有问题“手到病除”。 随着王培君名气越来越大,关于他的传说也越来越“神奇”:只要带电的,就没有他不会修的。2023年,王培君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后,更是“名声大噪”,很多兄弟单位通过各种方式找到他求教解难。 一次,空军某部打来求助电话——某型电站无法启动。“应该是调速模块出了问题。”没等对方介绍完,王培君就给出解决方案。电站成功恢复运转,空军维修人员直呼:“王班长,您真神了!” 王培君还经常接到装备厂家打来的咨询电话。一名基层战士缘何能成为厂家师傅的“老师”?王培君的回答是:只有先学一步、深学一层,才能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王培君以好学著称,只要是有利于胜战打赢的,即使超出了自己的本职岗位,他也要钻研学习。7本维修、驾驶等不同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见证着他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奋斗历程。“只要部队需要、作战需要,我会一直学下去、干下去。” 一腔激情勇闯新路 第81集团军某旅科技工作站的长廊灯箱上,展陈了14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其中9项出自王培君,他是大家公认的创新为战“开拓者”。 配发新装备那一年,王培君对全旅配发的所有电站进行梳理,制作出新型电站的电气原理图。他将装备的维修保养技能汇总成册,将各型号电站零件分门别类,为装备维修、学习使用提供有力支撑。 2019年,王培君萌生了发明一套电站自动保护装置的想法。然而,发明装置涉及多个专业,十分复杂。那段时间,王培君睡在工作室,桌上摆满了各种专业书籍。即使被电火花打到眼睛,第二天也要肿着眼睛继续进行研究试验。半年后,王培君带领团队研制出某型电站超速保护装置,大幅提高了装备运行的安全性,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多年来,王培君类似的小发明有几十种,大大提高了电站维修保养的效率。 “从军28年,你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培养了400多名电站维修骨干。”王培君不假思索地回答。 2018年,集团军组织电站维修专业集训,王培君担任首席教练员。他的教学让大家眼前一亮:他绘制树状图讲解电站结构,零基础学员也能一听就懂;手绘巨大的电站原理图,使复杂的电路变得脉络清晰;3D打印零件模型,补充了教具的不足……简单直观的授课方式,使学员们的学习起步就上“快车道”。 此后,他编辑了7本专业教材和实用手册,为电站维修这个小专业储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去年,他被纳入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的“电力保障尖兵库”,并成为电源教研室的部队联络员,参与编写专业教学大纲、岗位任职能力标准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如今,王培君亲自演示的故障排除视频被当成教范在授课中使用,他的维修经验被编进教材,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传递给一届又一届的学员。 28载淬炼“兵王匠心” 王培君在本职岗位上 像电焊条一样 燃烧自我、无私无畏 生动诠释了 “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 强军征程呼唤更多“兵专家” 让初心薪火相传 把使命勇担在肩 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 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练兵备战的征途中 书写合格答卷作者:狄伯文、宫连伟、周兆祥、高歌、果志雄、陆军融媒体记者 尹庆文、吴琼、周静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