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lC5WiG3jh mil.huanqiu.comarticle长津湖战役背后:129名志愿军战士被冻成冰雕,牺牲后枪口仍指向敌方/e3pmh1dm8/e3pmt7hva【环球网军事报道】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虽然有高度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但新兵多,缺乏战斗经验(大多是1948年以后入伍) ,是抽来的(也有招来的) ,怕苦恋家,士气低,无牺牲斗志。有些部队曾遭受过朝鲜人民军的打击,如美144师、骑1师。志愿军副统帅邓华还谈到“敌人步兵的战斗力除黑人外一般是弱的,这是它致命的弱点。美军的战术弱点主要是攻击力弱、怕近战夜战、怕被断后。”进攻时,程式化的“三板斧”,先以飞机、大炮轰击,尔后坦克引导步兵冲锋,并以小部队迂回。遇到志愿军抵抗即龟缩不前,复以飞机、大炮轰击,如此再三,直至摧毁我阵地为止。更怕志愿军反击,只要我有小部队从侧后迂回,必退而阵地。所以有的志愿军战士说:“只要沉着,工事做好,敌人是上不来的。”如黄草岭、飞虎山战斗,志愿军竟然创造了曾用石头打垮过敌人的冲锋的战例。柳潭里追击战历史画面(拍摄者为志愿军老兵、原27军《胜利报》社社长曲中一)美军怕近战夜战。他们干脆声称夜间是共军的天下。所以志愿军往往利用夜间发起攻击,突入敌阵地进行近战肉搏,就能将敌打垮。美军怕切断后路,因为装备重、消耗大,是现代化的基本弱点。同时,美军生活好,怕苦,不会爬山,不能离开公路,尤需不断补充装备、弹药、燃料和食品。所以最害怕切断后路和破坏交通,对其侧背异常敏感。两次战役,敌都因我实行战役切断曲而全线退却。战术切断,敌尚可增援反击,而战役切断,则敌因第二线兵力薄弱,不能不回转头来。这些弱点,正如毛泽东形象的比喻,是“钢多气少”,与之相反,志愿军则可谓“钢少气多”。 尽管装备不占优势,然而志愿军在长津湖却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神话。据《中华武术》杂志记载,九兵团进入长津湖战区时,因气温陡然摄氏零下40度。战士们只得想方设法御寒,行军中有的头裹毛巾,有的身披毛毯,穿上一切能御寒的东西。一位朝鲜人民军联络官目睹此景,感到失望,连说:这样的部队,非得全军覆没不可。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纠正道:“我们的部队是有战斗力的。”人民军联络官说:“别说是美国人,就是土匪也能赤手空拳把他们打倒。”宋时轮火了:“那你就先打倒我试试,看看我们有没有战斗力?”宋时轮甩掉外衣,猛冲过来,瞅准机会,一拳击中对方前胸。人民军联络官倒退两步,摔倒在地上。人民军联络官心悦诚服地说:“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志愿军因棉衣问题,受到了严冬袭击,损失很大,但士气仍然旺盛,战斗力令敌胆寒。尽管衣着寒酸,也远未解决抗寒问题,但至11月21日第九兵团全部秘密完成了战役开进行动。侵朝美军“空中战役”期间,每天平均出动各种飞机达1000余架次,也未发现第九兵团的集结行动。战后,西方一些军事历史学家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开进行动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美军人大卫·哈伯斯塔姆在其所著《最寒冷的冬天》一书谈志愿军的战斗作风时,充满了敬意。他写到:“中国军人身穿白色风衣,在雪地里,你根本就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其实,他们偶尔也会从中国人的头顶飞过,此时,他们马上全部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以至于飞机里的侦察员无法注意到他们。”因而,当美军第10军在东线向鸭绿江冒进时,他们的空中侦察从未发现过中国军队的痕迹。“中国30个师组成的伏击大军埋伏得天衣无缝,敌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军事史学家斯拉姆 马歇尔对此形容得再恰当不过了:‘犹如没有身影的幽灵’。试想9兵团的15万将士,缺衣少粮,潜伏在冰天雪地中,又不能让美军发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多高的组织纪律性!正因如此,当9兵团在发起对美军的攻势时,才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美军第10军被打得狼狈不堪。进攻死鹰岭的美军,突然发现志愿军阵地沉寂下来,等他们包围上去后,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20军长津湖战役简报》记载“12月3日由柳潭里南突之敌在飞机坦克等配合及下碣隅里之策应对攻下,于下午3时全部(二百余辆坦克汽车)通过新兴里与下碣隅里之敌会合,斯时死鹰岭以南之1520高地等尚在战斗惟因部队伤亡及冻伤无力行走出击。”要知道坚守阵地的59师177团勇士们在死鹰岭分割敌人后能已经堵击敌人6天时间!志愿军的英勇,连美军也感到肃然起敬。160575009431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罗甜环球网160575009431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3f1be6f314fc62c01ed6911b399217b.png{"email":"script_silent@huanqiu.com","name":"沉默者"}
【环球网军事报道】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虽然有高度现代化的技术装备,但新兵多,缺乏战斗经验(大多是1948年以后入伍) ,是抽来的(也有招来的) ,怕苦恋家,士气低,无牺牲斗志。有些部队曾遭受过朝鲜人民军的打击,如美144师、骑1师。志愿军副统帅邓华还谈到“敌人步兵的战斗力除黑人外一般是弱的,这是它致命的弱点。美军的战术弱点主要是攻击力弱、怕近战夜战、怕被断后。”进攻时,程式化的“三板斧”,先以飞机、大炮轰击,尔后坦克引导步兵冲锋,并以小部队迂回。遇到志愿军抵抗即龟缩不前,复以飞机、大炮轰击,如此再三,直至摧毁我阵地为止。更怕志愿军反击,只要我有小部队从侧后迂回,必退而阵地。所以有的志愿军战士说:“只要沉着,工事做好,敌人是上不来的。”如黄草岭、飞虎山战斗,志愿军竟然创造了曾用石头打垮过敌人的冲锋的战例。柳潭里追击战历史画面(拍摄者为志愿军老兵、原27军《胜利报》社社长曲中一)美军怕近战夜战。他们干脆声称夜间是共军的天下。所以志愿军往往利用夜间发起攻击,突入敌阵地进行近战肉搏,就能将敌打垮。美军怕切断后路,因为装备重、消耗大,是现代化的基本弱点。同时,美军生活好,怕苦,不会爬山,不能离开公路,尤需不断补充装备、弹药、燃料和食品。所以最害怕切断后路和破坏交通,对其侧背异常敏感。两次战役,敌都因我实行战役切断曲而全线退却。战术切断,敌尚可增援反击,而战役切断,则敌因第二线兵力薄弱,不能不回转头来。这些弱点,正如毛泽东形象的比喻,是“钢多气少”,与之相反,志愿军则可谓“钢少气多”。 尽管装备不占优势,然而志愿军在长津湖却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神话。据《中华武术》杂志记载,九兵团进入长津湖战区时,因气温陡然摄氏零下40度。战士们只得想方设法御寒,行军中有的头裹毛巾,有的身披毛毯,穿上一切能御寒的东西。一位朝鲜人民军联络官目睹此景,感到失望,连说:这样的部队,非得全军覆没不可。第九兵团司令员宋时轮纠正道:“我们的部队是有战斗力的。”人民军联络官说:“别说是美国人,就是土匪也能赤手空拳把他们打倒。”宋时轮火了:“那你就先打倒我试试,看看我们有没有战斗力?”宋时轮甩掉外衣,猛冲过来,瞅准机会,一拳击中对方前胸。人民军联络官倒退两步,摔倒在地上。人民军联络官心悦诚服地说:“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志愿军的战斗力!”志愿军因棉衣问题,受到了严冬袭击,损失很大,但士气仍然旺盛,战斗力令敌胆寒。尽管衣着寒酸,也远未解决抗寒问题,但至11月21日第九兵团全部秘密完成了战役开进行动。侵朝美军“空中战役”期间,每天平均出动各种飞机达1000余架次,也未发现第九兵团的集结行动。战后,西方一些军事历史学家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的开进行动是“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之一”。美军人大卫·哈伯斯塔姆在其所著《最寒冷的冬天》一书谈志愿军的战斗作风时,充满了敬意。他写到:“中国军人身穿白色风衣,在雪地里,你根本就注意不到他们的存在。其实,他们偶尔也会从中国人的头顶飞过,此时,他们马上全部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以至于飞机里的侦察员无法注意到他们。”因而,当美军第10军在东线向鸭绿江冒进时,他们的空中侦察从未发现过中国军队的痕迹。“中国30个师组成的伏击大军埋伏得天衣无缝,敌人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军事史学家斯拉姆 马歇尔对此形容得再恰当不过了:‘犹如没有身影的幽灵’。试想9兵团的15万将士,缺衣少粮,潜伏在冰天雪地中,又不能让美军发现,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多高的组织纪律性!正因如此,当9兵团在发起对美军的攻势时,才达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效果,美军第10军被打得狼狈不堪。进攻死鹰岭的美军,突然发现志愿军阵地沉寂下来,等他们包围上去后,发现整连129个志愿军官兵被冻成了冰雕,枪口却冲着敌人来的方向,依旧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后来,第9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向毛泽东报告战况,电报中写道:“战斗打响后,该连无一人站起,到打扫战场时发现,全连干部、战士呈战斗队形全部冻死在阵地上,细查尸体无任何伤痕与血迹。”《20军长津湖战役简报》记载“12月3日由柳潭里南突之敌在飞机坦克等配合及下碣隅里之策应对攻下,于下午3时全部(二百余辆坦克汽车)通过新兴里与下碣隅里之敌会合,斯时死鹰岭以南之1520高地等尚在战斗惟因部队伤亡及冻伤无力行走出击。”要知道坚守阵地的59师177团勇士们在死鹰岭分割敌人后能已经堵击敌人6天时间!志愿军的英勇,连美军也感到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