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Z17j作者:贾庆国mil.huanqiu.comarticle学者:中美战略猜疑逐渐增强 竞相部署重兵对抗/e3pmh1dm8/e3pmt91uh未来国际安全发展趋势堪忧贾庆国随着北约向东欧增派部队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俄罗斯宣称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战术导弹,两者军事对抗的气息似乎在欧洲大地变得浓烈起来。东北亚地区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并进行弹道导弹试射,韩国和日本加紧部署“萨德”的脚步,安全形势也呈现恶化趋势。然而,从整体看,世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全球安全形势总体上还是稳定的,主要大国间出现军事对抗的可能性比较低。主要大国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呈现稳中有升的迹象,各类主要安全机制仍在发挥作用,如联合国安理会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积极协调大国关系,并且推动着基本的合作;作为战后维护安全秩序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国主导的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也在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作为国际秩序的利益攸关者,中国在越来越多地参与维护国际秩序;即使是积极推动国家地位正常化的日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没有重新武装和重蹈昔日军国主义道路的迹象。当然,总体稳定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不存在问题和挑战,也不意味着问题和挑战不多,形势不严峻。相反,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安全秩序发展前景堪忧,这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当前面临的五大挑战宏观地讲,当前全球安全形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第一,一些大国关系中战略互疑和对抗成分增加。首先表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美国支持北约东扩被认为是对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因此,俄罗斯加强了各类反制措施,但俄罗斯这样做又使得北约认为俄罗斯不负责任。二是中美之间。中国视美国“重返亚太”为战略威胁,认为美国的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为此中国加快了发展军队的步伐。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盟国的安全造成威胁,并对美国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区拥有的绝对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因此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两国这一互动趋势在东海和南海海洋权益争端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三是中日之间。中国担心日本推动国家“正常化”的做法会使日本再次走向军国主义,因此采取抵制和反对态度。而日本担心中国“扩张”危及日本安全,所以一方面加强了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同时加快了推动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进程。近年来两方在钓鱼岛和海洋权益上的冲突加剧,使得双方对彼此的担心进一步上升。 第二,极端主义威胁在上升。2001年针对美国实施的恐怖主义袭击使得极端主义对人类的威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各国做了很大努力打击恐怖主义,但来自极端主义的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还在不断扩散和增长,极端主义使得暴力和战争日益走近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类不得不重视和应对的主要安全威胁。第三,新科技的发展降低战争爆发的门槛。网络技术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模糊了真实世界和模拟世界的界限,增加了国家间由网络攻击和报复,虚拟冲突转化为现实冲突的可能性。第四,现有国际机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过去一些年,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等国纷纷跨越核武器门槛,不仅使得核武器国家数量明显增加,也严重削弱了核不扩散国际机制。美国以各种理由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使得美苏冷战制定的国际反导机制荡然无存。最后,大国合作下降。主要大国在合作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各行其是的现象。主要大国不考虑彼此的合理安全关切,它们单方面加强军备作战能力,不愿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而是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与其他大国的零和博弈中。总之,尽管国际形势稳定,但是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增加,大国合作解决争端的意愿减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大国都得面对现实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国际上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但主要大国并没有与时俱进,调整心态,加强合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崛起和西方世界总体实力的衰退使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主导国际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能够顺应大势,让新兴大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反而采取了消极抵制的做法,在诸多世界事务上仍然拒绝考虑新兴大国的利益和改革的呼声。这种态度和做法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包括安全问题在内的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的合作意愿低迷。其次,美国仍然坚持依靠以排他性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主的国际合作机制来维护国际安全秩序,这种做法使得其他更具有包容性的国际安全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也增加了新兴大国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戒心和敌意。在此背景下,零和安全思维影响扩大,不少人认为,国际社会仍然是个丛林世界,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无法和平共处,必然要走向战争,世界仍然笼罩在安全困境之中。第三,崛起大国在崛起过程中身份和利益的双重性和矛盾性使得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义务的多寡之间寻找平衡。中国过去受限于自己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以负担较轻的方式在现有国际秩序内拓展自己的利益。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实力的增强,这种做法面临改变,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义务,甚至可能要像美国那样通过维护秩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传统身份和利益的强大影响下,中国该如何维护现有国际安全秩序?未来国际安全发展趋势堪忧,要想扭转上述趋势,有关国家需要考虑做以下几方面努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需要面对现实,那就是其整体实力下降、新兴大国崛起的现实。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加强与新兴大国沟通和协商,更多地考虑它们的利益和关切,更有诚意地与之分享主导权,调动它们合作的积极性,更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和应对各类全球性的挑战。美国应逐渐调整传统上依赖排他性质的军事同盟体系来维护安全秩序的做法,逐渐增加对非排他性质的区域和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支持,最终实现以非排他性质的安全机制为主、与新兴大国共同维护国际安全的格局。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权衡现在和未来利益需求时,也有必要更多地从未来身份角度思考自身的利益,并以此作为维护国家和国际安全的着眼点。应该做并不等于会做,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有关国家做到上述几点的可能性不大。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国际安全发展趋势堪忧。▲(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14809821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zhouyang环球时报148098216000011["9CaKrnJYUgN","9CaKrnJYP3V","9CaKrnJYM5N","9CaKrnJYKuM","9CaKrnJYM6s"]{"email":"zhouyang@huanqiu.com","name":"zhouyang"}
未来国际安全发展趋势堪忧贾庆国随着北约向东欧增派部队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俄罗斯宣称要在加里宁格勒部署战术导弹,两者军事对抗的气息似乎在欧洲大地变得浓烈起来。东北亚地区朝鲜再次进行核试验并进行弹道导弹试射,韩国和日本加紧部署“萨德”的脚步,安全形势也呈现恶化趋势。然而,从整体看,世界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后,全球安全形势总体上还是稳定的,主要大国间出现军事对抗的可能性比较低。主要大国之间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呈现稳中有升的迹象,各类主要安全机制仍在发挥作用,如联合国安理会仍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积极协调大国关系,并且推动着基本的合作;作为战后维护安全秩序的重要支柱之一,美国主导的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也在继续发挥着它的作用;作为国际秩序的利益攸关者,中国在越来越多地参与维护国际秩序;即使是积极推动国家地位正常化的日本,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也没有重新武装和重蹈昔日军国主义道路的迹象。当然,总体稳定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不存在问题和挑战,也不意味着问题和挑战不多,形势不严峻。相反,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安全秩序发展前景堪忧,这需要引起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当前面临的五大挑战宏观地讲,当前全球安全形势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第一,一些大国关系中战略互疑和对抗成分增加。首先表现在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美国支持北约东扩被认为是对俄罗斯的战略威胁,因此,俄罗斯加强了各类反制措施,但俄罗斯这样做又使得北约认为俄罗斯不负责任。二是中美之间。中国视美国“重返亚太”为战略威胁,认为美国的目标是遏制中国的崛起,为此中国加快了发展军队的步伐。美国认为中国对美国盟国的安全造成威胁,并对美国长期以来在这一地区拥有的绝对优势地位构成挑战,因此加强了在这一地区的军事部署。两国这一互动趋势在东海和南海海洋权益争端背景下显得格外突出。三是中日之间。中国担心日本推动国家“正常化”的做法会使日本再次走向军国主义,因此采取抵制和反对态度。而日本担心中国“扩张”危及日本安全,所以一方面加强了同美国的同盟关系,同时加快了推动日本国家“正常化”的进程。近年来两方在钓鱼岛和海洋权益上的冲突加剧,使得双方对彼此的担心进一步上升。 第二,极端主义威胁在上升。2001年针对美国实施的恐怖主义袭击使得极端主义对人类的威胁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各国做了很大努力打击恐怖主义,但来自极端主义的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还在不断扩散和增长,极端主义使得暴力和战争日益走近我们的身边,越来越多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类不得不重视和应对的主要安全威胁。第三,新科技的发展降低战争爆发的门槛。网络技术发展在给人类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模糊了真实世界和模拟世界的界限,增加了国家间由网络攻击和报复,虚拟冲突转化为现实冲突的可能性。第四,现有国际机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挑战。过去一些年,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等国纷纷跨越核武器门槛,不仅使得核武器国家数量明显增加,也严重削弱了核不扩散国际机制。美国以各种理由发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做法使得美苏冷战制定的国际反导机制荡然无存。最后,大国合作下降。主要大国在合作的目的、内容和方式上难以达成一致,导致各行其是的现象。主要大国不考虑彼此的合理安全关切,它们单方面加强军备作战能力,不愿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而是将大量资源投入到与其他大国的零和博弈中。总之,尽管国际形势稳定,但是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增加,大国合作解决争端的意愿减少,国际冲突的可能性增加。大国都得面对现实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首先,国际上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但主要大国并没有与时俱进,调整心态,加强合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崛起和西方世界总体实力的衰退使得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主导国际事务的意愿和能力下降,另一方面,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能够顺应大势,让新兴大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反而采取了消极抵制的做法,在诸多世界事务上仍然拒绝考虑新兴大国的利益和改革的呼声。这种态度和做法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包括安全问题在内的全球性和地区性问题上的合作意愿低迷。其次,美国仍然坚持依靠以排他性的军事同盟体系为主的国际合作机制来维护国际安全秩序,这种做法使得其他更具有包容性的国际安全机制难以发挥作用,也增加了新兴大国对美国及其盟国的戒心和敌意。在此背景下,零和安全思维影响扩大,不少人认为,国际社会仍然是个丛林世界,崛起大国和守成大国无法和平共处,必然要走向战争,世界仍然笼罩在安全困境之中。第三,崛起大国在崛起过程中身份和利益的双重性和矛盾性使得中国在承担国际责任义务的多寡之间寻找平衡。中国过去受限于自己的综合国力,在一定程度上以负担较轻的方式在现有国际秩序内拓展自己的利益。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国家实力的增强,这种做法面临改变,中国不可避免地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义务,甚至可能要像美国那样通过维护秩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传统身份和利益的强大影响下,中国该如何维护现有国际安全秩序?未来国际安全发展趋势堪忧,要想扭转上述趋势,有关国家需要考虑做以下几方面努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需要面对现实,那就是其整体实力下降、新兴大国崛起的现实。在国际安全问题上,加强与新兴大国沟通和协商,更多地考虑它们的利益和关切,更有诚意地与之分享主导权,调动它们合作的积极性,更有效地维护国际秩序和应对各类全球性的挑战。美国应逐渐调整传统上依赖排他性质的军事同盟体系来维护安全秩序的做法,逐渐增加对非排他性质的区域和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支持,最终实现以非排他性质的安全机制为主、与新兴大国共同维护国际安全的格局。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中国在权衡现在和未来利益需求时,也有必要更多地从未来身份角度思考自身的利益,并以此作为维护国家和国际安全的着眼点。应该做并不等于会做,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有关国家做到上述几点的可能性不大。从这个角度看,未来国际安全发展趋势堪忧。▲(作者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