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Y86U作者:刘扬 李珍 青木 辛斌 白云怡 魏辉 甄翔 柳玉鹏mil.huanqiu.comarticle俄媒:中国在航天投入巨资 俄或从大哥变小弟/e3pmh1dm8/e3pmt91uh【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关注神舟十一号升空的同时,不少外媒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俄罗斯“消息”网17日称,中国很晚才加入世界航天竞争中,1970年发射首颗卫星,2003年实现首次载人飞行,此前中国共发射5艘载人飞船,将12人次的航天员送入太空,从而让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未来中国将加快自己的航天计划。德国《焦点》周刊称,中国太空计划开始充满困难和坎坷。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成功进入太空。从此,中国太空力量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载人飞行,到现在的太空对接,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实现大跨越。英国广播公司17日用一组“太空数字”描述中国航天的进步:22亿美元,中国每年太空项目开支;181,中国在太空的卫星数量;11,飞到过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人数。《纽约时报》称,过去10年,中国增加了航天领域的投入,希望追赶美国和俄罗斯。2013年,中国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并计划在2018年再次发射月球探测器。2020年,中国预计将把一架无人驾驶探测车送上火星。《华盛顿邮报》称,中国的一个终极目标是2025年左右实现航天员登月。半个世纪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2013年中国玉兔号月球车登月,这是近40年来首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育林表示,神舟十一号是新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试验任务即将完成。随着下一步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一年可能会发射几次飞船,送航天员、工程师乃至游客进入太空。 “航天可以说是超级大国的标配。”一名中国空间问题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突破,公众对于航天的理解也更高了。人们逐渐认识到,航天及空间技术对国计民生有很多好处,而且确实能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神舟十一号作为我国第二艘应用性飞船,标志着我们的天地往返载人航天技术进入到比较成熟的实用性阶段。“太空,中国的新形象”,德国财经网称,中国的发射次数不断增加,每次都有巨大进步,却很少出现事故,这是因为中国航天计划强调稳定发展的理念。“神舟:中国在航天竞争中能否赶上俄罗斯?”俄联邦新闻网17日以此为题称,俄罗斯“文化”电视频道科学分析师亚历山大·加尔金认为,中国暂时还没有超过俄罗斯,但中国正在默默追赶,中国政府对航天领域给予高度关注和巨额投入。“因此,用不了几年,在这一领域我们就会从老大哥变成小弟弟。”【环球时报赴酒泉特派记者 刘扬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李珍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魏辉 甄翔 柳玉鹏】14767497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zhouyang环球时报147674976000011["9CaKrnJY84Z","9CaKrnJY84J","9CaKrnJY83N","9CaKrnJY78X","9CaKrnJY83e"]{"email":"zhouyang@huanqiu.com","name":"zhouyang"}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关注神舟十一号升空的同时,不少外媒回顾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俄罗斯“消息”网17日称,中国很晚才加入世界航天竞争中,1970年发射首颗卫星,2003年实现首次载人飞行,此前中国共发射5艘载人飞船,将12人次的航天员送入太空,从而让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未来中国将加快自己的航天计划。德国《焦点》周刊称,中国太空计划开始充满困难和坎坷。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卫星发射,具有重要意义。2003年,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成功进入太空。从此,中国太空力量迅速发展。从最初简单的载人飞行,到现在的太空对接,中国航天领域的发展实现大跨越。英国广播公司17日用一组“太空数字”描述中国航天的进步:22亿美元,中国每年太空项目开支;181,中国在太空的卫星数量;11,飞到过太空的中国航天员人数。《纽约时报》称,过去10年,中国增加了航天领域的投入,希望追赶美国和俄罗斯。2013年,中国发射了首个月球探测器,并计划在2018年再次发射月球探测器。2020年,中国预计将把一架无人驾驶探测车送上火星。《华盛顿邮报》称,中国的一个终极目标是2025年左右实现航天员登月。半个世纪前,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成为首个登上月球的地球人。2013年中国玉兔号月球车登月,这是近40年来首个在月球实现“软着陆”的探测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育林表示,神舟十一号是新的开始,它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探索试验任务即将完成。随着下一步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将进入常态化运行阶段。一年可能会发射几次飞船,送航天员、工程师乃至游客进入太空。 “航天可以说是超级大国的标配。”一名中国空间问题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随着中国在航天领域的不断突破,公众对于航天的理解也更高了。人们逐渐认识到,航天及空间技术对国计民生有很多好处,而且确实能够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神舟十一号作为我国第二艘应用性飞船,标志着我们的天地往返载人航天技术进入到比较成熟的实用性阶段。“太空,中国的新形象”,德国财经网称,中国的发射次数不断增加,每次都有巨大进步,却很少出现事故,这是因为中国航天计划强调稳定发展的理念。“神舟:中国在航天竞争中能否赶上俄罗斯?”俄联邦新闻网17日以此为题称,俄罗斯“文化”电视频道科学分析师亚历山大·加尔金认为,中国暂时还没有超过俄罗斯,但中国正在默默追赶,中国政府对航天领域给予高度关注和巨额投入。“因此,用不了几年,在这一领域我们就会从老大哥变成小弟弟。”【环球时报赴酒泉特派记者 刘扬 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李珍 青木 辛斌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魏辉 甄翔 柳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