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KW9S作者:纪双城 孙微 青木 陶短房 蓝雅歌 陈尚文 谭福榕●陈一 王晓雄mil.huanqiu.comarticle专家:中美关系气氛已变 管不好分歧或爆发战争/e3pmh1dm8/e3pmt91uh【环球军事报道】“美中关系的临界点正越来越接近”,被称为美国首席“知华派”学者兰普顿日前对中美关系可能出现长期战略分离风险的担忧,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而与此同时,中美12日宣布美国国务卿克里将于本周末访华,目的是与中方磋商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并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访美做准备。在中美之间,每到双方领导人和高层对话前,各种问题和担忧就变得多起来。许多国际媒体报道的中美之间“问题领域”的范围和程度在不断扩大,从南海岛礁建设到美日修订防卫合作指针,从中国参加俄红场阅兵到香港“占中行动”背后是否有“美国黑手”,从网络黑客到“中国是否会崩溃”。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全球气候还是伊朗、朝鲜核问题等,中美合作也越来越深入。中外许多学者认为,导致中美关系进入“临界点”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心态微妙而显著的变化。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12日对《环球时报》称,中美的战略力量对比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不会在战略上挑战美国,美国也需要在战略上尊重而不是害怕中国。“互不信任的代价”“美国学界对美中关系的担忧,有一个词非常关键,那就是‘恐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美在对台军售、西藏问题等传统的“核心利益”方面并没什么大问题,但现在气氛变了,人们普遍认为,中美双方如果管理不好分歧,就可能会出现冲突甚至战争。而这种分歧主要由第三方因素造成,如东海、南海问题,它涉及到更大的战略面,把中美关系推到了一个新领域。杨希雨说,新问题一开始总会让人悲观。我们应当从头学如何管控分歧,而我们此前已有30多年经验。过去屡屡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僵局的导火索,如对台军售问题,已平静很长时间了。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11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在外交关系中,否认情绪的重要性无异于忽视最关键的基石。在华盛顿,目前对中国的情绪正变得异常灰暗。对于其解决之道,他写道,无论多大的财富和权力,都无法取代真正的合作精神。 德国《明镜》周刊12日称,俄罗斯和中国11日首次在地中海举行了演习。俄中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有共同的对手——美国。尽管如此,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不像莫斯科与华盛顿。北京仍选择向华盛顿开放。中国和美国日前签署了扩大双边航空协议,现在又打算在核能上合作。这些合作仅仅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合作的一小部分。《华盛顿邮报》11日称,奥巴马与中国的这笔交易将使北京能够购买更多美国设计的反应装置,以及从用过的乏核燃料中重新提取钚的设备或技术。中国也将买到反应堆冷却技术,这一技术将使中国的核潜艇更安静、更难以被发现,但白宫仍愿推动与北京的核协议,说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虽然彼此存在相互猜疑和竞争,但是仍将对方视为重要的全球经济和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题为“互不信任的代价”的文章称,太平洋两岸对中美关系的谈论有一种倾向:认为两国受困于一种不可逆转、日益暴躁的零和游戏。中美两国现有的多是针对对方的无声的战略叙述。一个共同的战略陈述才能将两国的根本分歧和实质性的合作包容进来,而不是让合作被分歧绑架。德国《经济周刊》称,美国面对已经不是20年前的中国。这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中国需要更多美国的平视。美国和中国需要更多的对话。这有利于太平洋关系,也有利于全球和平。【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孙微 青木 陶短房 蓝雅歌 陈尚文 谭福榕 陈一 王晓雄】14314744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zhouyang环球时报143147442000011["9CaKrnJKW8c","9CaKrnJKW6T","9CaKrnJKW63","9CaKrnJKTQT","9CaKrnJKTFw"]{"email":"zhouyang@huanqiu.com","name":"zhouyang"}
【环球军事报道】“美中关系的临界点正越来越接近”,被称为美国首席“知华派”学者兰普顿日前对中美关系可能出现长期战略分离风险的担忧,引起了世界的极大关注。而与此同时,中美12日宣布美国国务卿克里将于本周末访华,目的是与中方磋商年度战略与经济对话会议,并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访美做准备。在中美之间,每到双方领导人和高层对话前,各种问题和担忧就变得多起来。许多国际媒体报道的中美之间“问题领域”的范围和程度在不断扩大,从南海岛礁建设到美日修订防卫合作指针,从中国参加俄红场阅兵到香港“占中行动”背后是否有“美国黑手”,从网络黑客到“中国是否会崩溃”。但与此同时,无论是全球气候还是伊朗、朝鲜核问题等,中美合作也越来越深入。中外许多学者认为,导致中美关系进入“临界点”最关键的原因是双方心态微妙而显著的变化。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12日对《环球时报》称,中美的战略力量对比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中国不会在战略上挑战美国,美国也需要在战略上尊重而不是害怕中国。“互不信任的代价”“美国学界对美中关系的担忧,有一个词非常关键,那就是‘恐惧’”。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杨希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中美在对台军售、西藏问题等传统的“核心利益”方面并没什么大问题,但现在气氛变了,人们普遍认为,中美双方如果管理不好分歧,就可能会出现冲突甚至战争。而这种分歧主要由第三方因素造成,如东海、南海问题,它涉及到更大的战略面,把中美关系推到了一个新领域。杨希雨说,新问题一开始总会让人悲观。我们应当从头学如何管控分歧,而我们此前已有30多年经验。过去屡屡导致中美关系陷入僵局的导火索,如对台军售问题,已平静很长时间了。美国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夏伟11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称,在外交关系中,否认情绪的重要性无异于忽视最关键的基石。在华盛顿,目前对中国的情绪正变得异常灰暗。对于其解决之道,他写道,无论多大的财富和权力,都无法取代真正的合作精神。 德国《明镜》周刊12日称,俄罗斯和中国11日首次在地中海举行了演习。俄中紧密联系在一起,是因为有共同的对手——美国。尽管如此,北京和华盛顿的关系不像莫斯科与华盛顿。北京仍选择向华盛顿开放。中国和美国日前签署了扩大双边航空协议,现在又打算在核能上合作。这些合作仅仅是中美两个世界大国合作的一小部分。《华盛顿邮报》11日称,奥巴马与中国的这笔交易将使北京能够购买更多美国设计的反应装置,以及从用过的乏核燃料中重新提取钚的设备或技术。中国也将买到反应堆冷却技术,这一技术将使中国的核潜艇更安静、更难以被发现,但白宫仍愿推动与北京的核协议,说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虽然彼此存在相互猜疑和竞争,但是仍将对方视为重要的全球经济和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外交政策》杂志题为“互不信任的代价”的文章称,太平洋两岸对中美关系的谈论有一种倾向:认为两国受困于一种不可逆转、日益暴躁的零和游戏。中美两国现有的多是针对对方的无声的战略叙述。一个共同的战略陈述才能将两国的根本分歧和实质性的合作包容进来,而不是让合作被分歧绑架。德国《经济周刊》称,美国面对已经不是20年前的中国。这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经济体的关系。中国需要更多美国的平视。美国和中国需要更多的对话。这有利于太平洋关系,也有利于全球和平。【环球时报驻外记者 纪双城 孙微 青木 陶短房 蓝雅歌 陈尚文 谭福榕 陈一 王晓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