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KbM0 mil.huanqiu.comarticle中国兵棋系统培养数万指挥员 研发团队2人去世/e3pmh1dm8/e3pmt91uh资料图:兵棋推演【环球军事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大型兵棋系统(Wargame)位列西方对中国禁止交流项目清单之首。一个聚集了顶级人才的军方团队用了不足5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该系统,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大型兵棋系统由解放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主持研究,是一项密级很高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能支撑大型演习的兵棋演习系统。小米加步枪的战争模式只有在电影回顾,现代战争不见硝烟,是一场高科技的对决,各国大力研制兵棋演习系统就是最好的佐证。根据公开报道,2015年2月份美国国防部签署备忘录,又决定启动一项大型兵棋推演规划。中国大型兵棋系统的异军突起背后有一个汇聚了最顶级人才的团队,该系统总设计师胡晓峰对《环球时报》表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独当一面,有重要意义。 张国春,大型兵棋系统研发的核心骨干成员之一,因患脑胶质瘤于2014年8月去世。这也是该团队第二位患此类疾病去世的成员。他们的离去对团队是一种损失。默默无闻的付出,并在系统研发工作中做出巨大贡献,张国春被认为具备团队的性格,是集体的符号,也是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4月14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国防大学,了解张国春的故事,了解这个集体和他们研发的大型兵棋系统。2014年6月,官方首次对外证实国防大学建成了解放军首个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胡晓峰描述,该系统是通过“设计战争、推演战争,将中高级指挥员置身于一场大规模战争环境中进行实战化训练,从而让这些指挥员具备打赢未来战争的经验,进而争取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非研究人员,从兵棋系统前面的修饰语“世界六大仿真难题之一”可以略知这是怎样的一个事物。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是利用大型计算机把一场局部战争装进去,这场战争涉及几万辆坦克,几千架飞机,数千的各类舰艇,几千万民众,电厂、机场,加油站等各类基础设施全部囊括其中。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实战演习。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实战演习,但这只是战术层级的。胡晓峰对《环球时报》记者描述了在兵棋演习中的场景,“假定我们的演习是战区级,最高指挥员要指挥的是军、师等单位,包括陆、海、空、二炮等各军种。从总部首长到对抗各方各层级指挥员全部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除了导演部首长,其它对抗各方各级指挥员只能看到由兵棋系统生成的本方本级能够看到战场态势图。例如红蓝绿三方对抗,导演部会监控三方的全部情况,而对抗各方各层级指挥员则要根据战场态势发出命令,指挥自己的虚拟部队进行不间断对抗。”如何从计算机屏幕中感受到硝烟味?兵棋演习教研室主任刁文清介绍,在一次兵棋系统演习中,红方指挥员下令派出一个飞行编队执行地面轰炸任务,指令却被系统判定无效。这是因为在这位指挥员在下达指令时,没有为飞机明确弹种,系统无法执行对地轰炸任务。这种由计算机定胜负的裁决方式改变了以前演习中“红方总胜、蓝方总败、车轮跑不坏、弹药打不完的‘演戏’现象。这种对抗环境带给指挥员的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胜了的会很激动,兴高采烈;败了的极度沮丧,还会发脾气。”胡晓峰说这种情绪有时候能在指挥员身上持续好几天。除了虚拟出来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指挥员们经历的是一场极具真实感的战争。这可以从一个细节中反应出来,张国春和队员在电脑上做了上千次实验,用了2个半月的时间,就是为了获得某类作战武器的毁伤精确数据。这份数据中包含着是否受到干扰,下雨天下雪天不同天气状况,运行怎么样的曲线,落地多大坑,炸伤多少人等等。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司光亚说,模拟要真实,首先数据要真实,这个数据是海量的数据,百万条数据,要真到一条一条去核对。“你能想象出来的部队、武器,我们都有研究。”胡晓峰说。简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太多无法言表的内容。但在计算机上把每一作战行动准备无误的反映出来所面对的困难却清晰可见。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解放军训练模拟手段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探索之路。1997年,胡晓峰调入国防大学,开始着手攻关战争模拟研究,也开始组建团队。1998年张国春进入团队,在其后的岁月中成长为核心骨干人员之一。胡晓峰所带领的团队在这些年里先后完成了三大工程。前两期工程为2007年大项兵棋系统正式立项打下了基础。只经过5年时间,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就达到了和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水平。18年之后的一个午后,在位于兵棋大楼的办公室内,胡晓峰对《环球时报》回忆当年情景,“最初团队构架就是学校电教中心声像室一个计算机,几个人。”而此刻的美军大型兵棋系统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所有作战行动都以兵棋推演作为支撑。在团队中,张国春较早地关注到世界兵棋系统研发运用趋势。2002年底,美军在卡塔尔组织了“内窥03”兵棋演习,张国春对“内窥03”兵棋演习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得出美军伊拉克战争和此次兵棋演习高度吻合的结论。内在需求还有总部机关的支持,让中国的大型兵棋演习系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截止目前,该演习系统已经在全军使用近五年,培训了数万名中高级指挥人员。模拟战争的目的是了解武器性能,掌握战争规律,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精确打击,赢得胜利。作为模拟舞台的兵棋演习系统的准确性就尤为重要,比如没有对导弹摧毁力做出精确判断,就有可能产生打击不足或者误伤误炸。对此,胡晓峰很自信地认为兵棋演习系统的准确性是经得起考验的,并给出了详细解释。首先,准确性是科学的基础,是可以通过科学进行证明的。比如坦克开多快,发射导弹所运行的曲线,干扰有多大;炮弹爆炸能产生多少碎片等等,都是可以计算出来。这种科学计算在准确性中占70%的比重。此外,有15%的准确性来自历史数据。他们通过搜集、分析历史上战争爆发期间存留的数据来进行比对和验证。在余下的15%中,有10%是新型武器装备的大量试验数据,有些是公开资料,这些数据包括外军的武器装备,对这些数据进行去伪存真,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的5%实在难以找到根据的数据将会聘请军事专家咨询以及使用部队等相关单位进行最后检验。“即便有误差存在,但可信度是足够的。因为战争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有不可确定因素存在,这也是战争的魅力所在。”胡晓峰说。如何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条件下实现“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在回应《环球时报》记者疑问时,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司光亚说,这得益于当前信息发展带来的先进技术支撑,虽然我们起步晚,但起点高。同时军队搞大项工程有制度优势,集中了全军,乃至全国很多一流团队进行集中攻关,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除了军委、总部机关支持以及各种力量的集中,一个优秀的团队必不可少。根据介绍,该系统的核心研发力量不足百人,领域涵盖了军事学、工学、计算机等8大学科30多个大系统。担当“伯乐“的胡晓峰介绍,团队需要的是军事复合型人才,数学、计算机、物理要懂,作战、指挥也要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顶尖人才,具备各自特点,具有不可代替性。在胡晓峰和司光亚看来,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好的成绩和团队成员的付出密不可分。每天加班加点,一周工作六天是常态化,作为院校单位18年来他们从来没有暑假的概念,寒假也只是和普通单位一样休息7天。离开人世的张国春成为这个集体的符号性人物。张国春来自空军,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精通计算机,数学和仿真。兵棋系统研究是结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军事应用的综合性科目,既懂军事又懂技术的张国春是最佳人选。在初期,张国春是主管空军模型的,包括飞机交战会产生什么效果,对地如何打击等等。其后作为主管设计师,张国春承担了兵棋系统的三个重要分系统的研发任务,并取得突破。在这些工作中,张国春都展示出了奉献和牺牲精神,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军人最为重要的品质。但张国春成为被学习的楷模,更因为其优秀的军事素养,时刻以打仗,打赢作为行动指引。2012年为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张国春和团队战友立即展开推演系统研发,几经修改,最终取得成功,从实验室走向战场。2013年8月,由于病情严重,看东西已经很模糊了,张国春还赴沿海某地执行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兵棋演习保障任务。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却充满了寂寞。他们工作的大楼里安静异常,偶然的响动都能听到回音。在实验室门口立着一个柜子,分成了一格一格,里面放着手机,进入实验室触目可及的是保密规定。在记者们进入之后,司光亚招呼正在工作的人员把电脑屏幕暂时关闭。张国春生前的座位上摆放了一台打印机,整个实验室里唯一的一台打印机,谁要打印材料必须经过审核,这也是张国春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展示台上,张国春生前参与研究的成果一摞一摞地摆满了桌子,最终张国春和战友们将这些代码变成指挥员能看得懂的“人话”,并辅助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指挥员打一场仗,学会如何打仗。这是军人生来为战的最好诠释。14295750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ukun环球时报142957500000011["9CaKrnJK7wC","9CaKrnJF8UI"]//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5/0421/08/12/20150421081249776.jpg{"email":"liukun@huanqiu.com","name":"liukun"}
资料图:兵棋推演【环球军事报道 环球时报记者 郭媛丹】大型兵棋系统(Wargame)位列西方对中国禁止交流项目清单之首。一个聚集了顶级人才的军方团队用了不足5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该系统,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大型兵棋系统由解放军最高学府国防大学主持研究,是一项密级很高的高科技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能支撑大型演习的兵棋演习系统。小米加步枪的战争模式只有在电影回顾,现代战争不见硝烟,是一场高科技的对决,各国大力研制兵棋演习系统就是最好的佐证。根据公开报道,2015年2月份美国国防部签署备忘录,又决定启动一项大型兵棋推演规划。中国大型兵棋系统的异军突起背后有一个汇聚了最顶级人才的团队,该系统总设计师胡晓峰对《环球时报》表示,团队中的每个人都独当一面,有重要意义。 张国春,大型兵棋系统研发的核心骨干成员之一,因患脑胶质瘤于2014年8月去世。这也是该团队第二位患此类疾病去世的成员。他们的离去对团队是一种损失。默默无闻的付出,并在系统研发工作中做出巨大贡献,张国春被认为具备团队的性格,是集体的符号,也是中国军人的杰出代表。4月14日,《环球时报》记者走进国防大学,了解张国春的故事,了解这个集体和他们研发的大型兵棋系统。2014年6月,官方首次对外证实国防大学建成了解放军首个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胡晓峰描述,该系统是通过“设计战争、推演战争,将中高级指挥员置身于一场大规模战争环境中进行实战化训练,从而让这些指挥员具备打赢未来战争的经验,进而争取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作为非研究人员,从兵棋系统前面的修饰语“世界六大仿真难题之一”可以略知这是怎样的一个事物。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是利用大型计算机把一场局部战争装进去,这场战争涉及几万辆坦克,几千架飞机,数千的各类舰艇,几千万民众,电厂、机场,加油站等各类基础设施全部囊括其中。在现实中,是不可能进行这样大规模的实战演习。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实战演习,但这只是战术层级的。胡晓峰对《环球时报》记者描述了在兵棋演习中的场景,“假定我们的演习是战区级,最高指挥员要指挥的是军、师等单位,包括陆、海、空、二炮等各军种。从总部首长到对抗各方各层级指挥员全部通过网络连接在一起,除了导演部首长,其它对抗各方各级指挥员只能看到由兵棋系统生成的本方本级能够看到战场态势图。例如红蓝绿三方对抗,导演部会监控三方的全部情况,而对抗各方各层级指挥员则要根据战场态势发出命令,指挥自己的虚拟部队进行不间断对抗。”如何从计算机屏幕中感受到硝烟味?兵棋演习教研室主任刁文清介绍,在一次兵棋系统演习中,红方指挥员下令派出一个飞行编队执行地面轰炸任务,指令却被系统判定无效。这是因为在这位指挥员在下达指令时,没有为飞机明确弹种,系统无法执行对地轰炸任务。这种由计算机定胜负的裁决方式改变了以前演习中“红方总胜、蓝方总败、车轮跑不坏、弹药打不完的‘演戏’现象。这种对抗环境带给指挥员的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沉浸体验。“胜了的会很激动,兴高采烈;败了的极度沮丧,还会发脾气。”胡晓峰说这种情绪有时候能在指挥员身上持续好几天。除了虚拟出来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指挥员们经历的是一场极具真实感的战争。这可以从一个细节中反应出来,张国春和队员在电脑上做了上千次实验,用了2个半月的时间,就是为了获得某类作战武器的毁伤精确数据。这份数据中包含着是否受到干扰,下雨天下雪天不同天气状况,运行怎么样的曲线,落地多大坑,炸伤多少人等等。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司光亚说,模拟要真实,首先数据要真实,这个数据是海量的数据,百万条数据,要真到一条一条去核对。“你能想象出来的部队、武器,我们都有研究。”胡晓峰说。简单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着太多无法言表的内容。但在计算机上把每一作战行动准备无误的反映出来所面对的困难却清晰可见。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在中国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解放军训练模拟手段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的探索之路。1997年,胡晓峰调入国防大学,开始着手攻关战争模拟研究,也开始组建团队。1998年张国春进入团队,在其后的岁月中成长为核心骨干人员之一。胡晓峰所带领的团队在这些年里先后完成了三大工程。前两期工程为2007年大项兵棋系统正式立项打下了基础。只经过5年时间,大型战略战役兵棋系统就达到了和国际先进水平并驾齐驱的水平。18年之后的一个午后,在位于兵棋大楼的办公室内,胡晓峰对《环球时报》回忆当年情景,“最初团队构架就是学校电教中心声像室一个计算机,几个人。”而此刻的美军大型兵棋系统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所有作战行动都以兵棋推演作为支撑。在团队中,张国春较早地关注到世界兵棋系统研发运用趋势。2002年底,美军在卡塔尔组织了“内窥03”兵棋演习,张国春对“内窥03”兵棋演习进行了研究论证,并得出美军伊拉克战争和此次兵棋演习高度吻合的结论。内在需求还有总部机关的支持,让中国的大型兵棋演习系统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截止目前,该演习系统已经在全军使用近五年,培训了数万名中高级指挥人员。模拟战争的目的是了解武器性能,掌握战争规律,最终在实践中实现精确打击,赢得胜利。作为模拟舞台的兵棋演习系统的准确性就尤为重要,比如没有对导弹摧毁力做出精确判断,就有可能产生打击不足或者误伤误炸。对此,胡晓峰很自信地认为兵棋演习系统的准确性是经得起考验的,并给出了详细解释。首先,准确性是科学的基础,是可以通过科学进行证明的。比如坦克开多快,发射导弹所运行的曲线,干扰有多大;炮弹爆炸能产生多少碎片等等,都是可以计算出来。这种科学计算在准确性中占70%的比重。此外,有15%的准确性来自历史数据。他们通过搜集、分析历史上战争爆发期间存留的数据来进行比对和验证。在余下的15%中,有10%是新型武器装备的大量试验数据,有些是公开资料,这些数据包括外军的武器装备,对这些数据进行去伪存真,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的5%实在难以找到根据的数据将会聘请军事专家咨询以及使用部队等相关单位进行最后检验。“即便有误差存在,但可信度是足够的。因为战争本来就具有不确定性,有不可确定因素存在,这也是战争的魅力所在。”胡晓峰说。如何在底子薄、起步晚的条件下实现“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在回应《环球时报》记者疑问时,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教研部总工程师司光亚说,这得益于当前信息发展带来的先进技术支撑,虽然我们起步晚,但起点高。同时军队搞大项工程有制度优势,集中了全军,乃至全国很多一流团队进行集中攻关,这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除了军委、总部机关支持以及各种力量的集中,一个优秀的团队必不可少。根据介绍,该系统的核心研发力量不足百人,领域涵盖了军事学、工学、计算机等8大学科30多个大系统。担当“伯乐“的胡晓峰介绍,团队需要的是军事复合型人才,数学、计算机、物理要懂,作战、指挥也要懂。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顶尖人才,具备各自特点,具有不可代替性。在胡晓峰和司光亚看来,用最短的时间做出最好的成绩和团队成员的付出密不可分。每天加班加点,一周工作六天是常态化,作为院校单位18年来他们从来没有暑假的概念,寒假也只是和普通单位一样休息7天。离开人世的张国春成为这个集体的符号性人物。张国春来自空军,军事运筹学博士研究生,精通计算机,数学和仿真。兵棋系统研究是结合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军事应用的综合性科目,既懂军事又懂技术的张国春是最佳人选。在初期,张国春是主管空军模型的,包括飞机交战会产生什么效果,对地如何打击等等。其后作为主管设计师,张国春承担了兵棋系统的三个重要分系统的研发任务,并取得突破。在这些工作中,张国春都展示出了奉献和牺牲精神,这也是一直以来中国军人最为重要的品质。但张国春成为被学习的楷模,更因为其优秀的军事素养,时刻以打仗,打赢作为行动指引。2012年为承担一项重要任务,张国春和团队战友立即展开推演系统研发,几经修改,最终取得成功,从实验室走向战场。2013年8月,由于病情严重,看东西已经很模糊了,张国春还赴沿海某地执行了生命中最后一次兵棋演习保障任务。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却充满了寂寞。他们工作的大楼里安静异常,偶然的响动都能听到回音。在实验室门口立着一个柜子,分成了一格一格,里面放着手机,进入实验室触目可及的是保密规定。在记者们进入之后,司光亚招呼正在工作的人员把电脑屏幕暂时关闭。张国春生前的座位上摆放了一台打印机,整个实验室里唯一的一台打印机,谁要打印材料必须经过审核,这也是张国春的工作内容之一。在展示台上,张国春生前参与研究的成果一摞一摞地摆满了桌子,最终张国春和战友们将这些代码变成指挥员能看得懂的“人话”,并辅助这些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指挥员打一场仗,学会如何打仗。这是军人生来为战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