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9en mil.huanqiu.comarticle《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新书发布成都举行/e3pmh1dm8/e3pmtdr2r【环球网军事-航空6月28日报道】2016年6月27日,在我国首架自主研制的商用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首航之际,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全景记录该飞机研制历程的图书《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日前正式出版。该书发布会暨“对话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论坛27日在成都举行。《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全景记录了ARJ21-700飞机的研制历程。该书以ARJ21-700飞机如何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影子审查”下完成398项试验、试飞科目获得型号合格证,成为我国第一款具备航线运营资质的喷气式支线客机的故事为主线,首次揭秘了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大国博弈,讲述了中国商用飞机产业40多年的探索与挫折,尤其是几代民机人如何让“中国之翼”飞向世界,实现商业航空产业突重的艰难征程。该书作者刘济美跟踪采访过我国多型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多年来她一直不懈地力求完整地解开这些关乎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生死突围的密码。她以军人的执着精神、记者的敏锐视觉,历时6年跟踪采访ARJ21项目,从航空人的“航空报国”理念入手,诠释了中国商用飞机的真实发展历程。 在新书发布会上,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乔卫兵致辞并做新书介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综合展现了我国航空产业的国家战略性地位以及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并且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成功可借鉴的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介绍说,研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用客机,这是中国航空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强国梦想,至今,这个梦想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眼中,这个梦想不仅在于让充满中国人智慧的商用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商用飞机研制的历史格局。《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的出版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有利于形成更多的社会共识。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赵越让介绍说:“航空工业从来就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大国博弈的高端平台。在6年的采访期间,刘济美深入ARJ21-700飞机试验、试飞一线,采访了大量的工程研发人员,她以科普的方式生动而翔实的讲述了国产商用客机是如何按照国际适航标准验证飞机安全性的过程。相信通过《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段历史,从而对国产客机的品质充满信任与信心。”刘济美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的商用飞机产业以及民机人都备受社会关注,有时候他们被视为国家意志的象征,有时候又成为工业落后的代表;有时候他们是国家创新性工程的明星,有时候又是民意发泄与肢解的对象……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中,寸进尺退,我们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商用飞机产业体系,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与企业在成长中共同进退,却也有着各自坚守的内在逻辑与原则,对于这样一个越来越焕发出活力的产业更需要公众从感性和理性进行全方面的审读。等ARJ21-700飞机的这些故事与精神,在世上流传之时,相信也是中国民机的商用航空时代到来之际。新书发布会上,中信出版集团还向成都航空公司ARJ21-700飞机的首航机组赠送了图书。随后,与会嘉宾和专家展开了“对话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与未来”的研讨活动。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成员、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适航研究所所长路遥在谈到自己的感想时说——ARJ21飞机审查代表的工作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个一切都无比快速、以至于都来不及回头看的时代,一份快递把它带到了我的面前——刘济美老师的新作《一个国家的起飞》。打开精美的封面,往后看了几页,就发现这是一本难以放下的好书。一口气读完它,我才意识到,这十年来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一个国家的起飞》为我展现了无比宽广的视野。2004年我还是一个刚刚上班两年的适航新兵,就被召唤到了ARJ21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审查组这个团队。适航规章告诉我,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有效期为五年,而ARJ21飞机这个项目已经开始了一年多。我没有注意到的是,规章还规定了,如果申请人证明其民用航空产品需要更长的设计、发展和试验周期,申请书的有效期可以延长。就这样,我陪着这个项目走完了十年的历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用十年的时间做一份工作,你就会像习惯上班下班一样习惯这份工作,习惯到很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意义。而当此书展开几代民机人挣扎与坚守的长卷时,我才能了解到,这样一个工作的平台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才搭建而成。《一个国家的起飞》是宏大的,但是它描述故事的笔触又是精致的。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场景、许许多多熟悉的故事,一一读来,重温那份兴奋和感动。感谢刘济美,感谢这本书,这让我倍感温暖。能有这样一群人,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能有这样一件事,让我们共同奋斗。是的,这是中国商用飞机行业的起飞,这也是像我这样的千万年轻一代民机工作者职业生涯的起步。感谢有这样的时代,感谢有这样的事业。我很多次在审查会议、试验现场遇见过作者,即使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她也总是对ARJ21飞机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也感染着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读者看到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这份腾飞的力量和想飞的热情,更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商用飞机行业中来。这是一架飞机的故事,这更是我们故事。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让我们一起并肩飞翔吧。论坛现场。从左至右: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玲;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工程师 徐骏驰;ARJ21-700飞机总设计师 陈勇;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论坛现场。从左至右: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工程师 徐骏驰;ARJ21-700飞机总设计师 陈勇;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论坛现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 揭裕文与ARJ21-700飞机副总设计师 田剑波。新书发布现场。从左至右: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乔卫兵;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 赵越让;本书作者刘济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论坛现场。从左至右:成都航空副总经理、首航机长 张放;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 揭裕文;ARJ21-700飞机副总设计师 田剑波;成都航空副总经理 帅志勇;ARJ21项目督察组成员 刘乾酉。新书发布仪式和高端论坛到场嘉宾与作者合影。146707446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ukun环球网146707446000011["9CaKrnJVLxq","9CaKrnJRQLK","9CaKrnJPufC","9CaKrnJPkNr","9CaKrnJJptj"]//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6/0628/08/45/20160628084507923.jpg{"email":"liukun@huanqiu.com","name":"liukun"}
【环球网军事-航空6月28日报道】2016年6月27日,在我国首架自主研制的商用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700飞机首航之际,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全景记录该飞机研制历程的图书《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日前正式出版。该书发布会暨“对话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与未来”论坛27日在成都举行。《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全景记录了ARJ21-700飞机的研制历程。该书以ARJ21-700飞机如何在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影子审查”下完成398项试验、试飞科目获得型号合格证,成为我国第一款具备航线运营资质的喷气式支线客机的故事为主线,首次揭秘了中国在国际航空领域的大国博弈,讲述了中国商用飞机产业40多年的探索与挫折,尤其是几代民机人如何让“中国之翼”飞向世界,实现商业航空产业突重的艰难征程。该书作者刘济美跟踪采访过我国多型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制历程,多年来她一直不懈地力求完整地解开这些关乎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生死突围的密码。她以军人的执着精神、记者的敏锐视觉,历时6年跟踪采访ARJ21项目,从航空人的“航空报国”理念入手,诠释了中国商用飞机的真实发展历程。 在新书发布会上,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乔卫兵致辞并做新书介绍。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综合展现了我国航空产业的国家战略性地位以及发展历程,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并且为中国高端制造业的崛起提供了成功可借鉴的模式。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介绍说,研制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商用客机,这是中国航空人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强国梦想,至今,这个梦想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人眼中,这个梦想不仅在于让充满中国人智慧的商用飞机翱翔在祖国的蓝天,更大的意义在于改变世界商用飞机研制的历史格局。《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的出版为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商用飞机产业的发展打开了一扇窗,有利于形成更多的社会共识。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赵越让介绍说:“航空工业从来就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大国博弈的高端平台。在6年的采访期间,刘济美深入ARJ21-700飞机试验、试飞一线,采访了大量的工程研发人员,她以科普的方式生动而翔实的讲述了国产商用客机是如何按照国际适航标准验证飞机安全性的过程。相信通过《一个国家的起飞——中国商用飞机的生死突围》一书的出版,能够让更多的国人了解这段历史,从而对国产客机的品质充满信任与信心。”刘济美表示:一直以来,中国的商用飞机产业以及民机人都备受社会关注,有时候他们被视为国家意志的象征,有时候又成为工业落后的代表;有时候他们是国家创新性工程的明星,有时候又是民意发泄与肢解的对象……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进程中,寸进尺退,我们建立了中国自己的商用飞机产业体系,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政府与企业在成长中共同进退,却也有着各自坚守的内在逻辑与原则,对于这样一个越来越焕发出活力的产业更需要公众从感性和理性进行全方面的审读。等ARJ21-700飞机的这些故事与精神,在世上流传之时,相信也是中国民机的商用航空时代到来之际。新书发布会上,中信出版集团还向成都航空公司ARJ21-700飞机的首航机组赠送了图书。随后,与会嘉宾和专家展开了“对话中国航空产业的发展与未来”的研讨活动。ARJ21-700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委员会成员、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适航研究所所长路遥在谈到自己的感想时说——ARJ21飞机审查代表的工作已经一年半了。在这个一切都无比快速、以至于都来不及回头看的时代,一份快递把它带到了我的面前——刘济美老师的新作《一个国家的起飞》。打开精美的封面,往后看了几页,就发现这是一本难以放下的好书。一口气读完它,我才意识到,这十年来自己是多么的幸运。《一个国家的起飞》为我展现了无比宽广的视野。2004年我还是一个刚刚上班两年的适航新兵,就被召唤到了ARJ21飞机型号合格审定审查组这个团队。适航规章告诉我,运输类飞机型号合格证申请有效期为五年,而ARJ21飞机这个项目已经开始了一年多。我没有注意到的是,规章还规定了,如果申请人证明其民用航空产品需要更长的设计、发展和试验周期,申请书的有效期可以延长。就这样,我陪着这个项目走完了十年的历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用十年的时间做一份工作,你就会像习惯上班下班一样习惯这份工作,习惯到很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意义。而当此书展开几代民机人挣扎与坚守的长卷时,我才能了解到,这样一个工作的平台经过了多少艰难险阻才搭建而成。《一个国家的起飞》是宏大的,但是它描述故事的笔触又是精致的。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熟悉的名字、熟悉的场景、许许多多熟悉的故事,一一读来,重温那份兴奋和感动。感谢刘济美,感谢这本书,这让我倍感温暖。能有这样一群人,作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能有这样一件事,让我们共同奋斗。是的,这是中国商用飞机行业的起飞,这也是像我这样的千万年轻一代民机工作者职业生涯的起步。感谢有这样的时代,感谢有这样的事业。我很多次在审查会议、试验现场遇见过作者,即使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她也总是对ARJ21飞机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也感染着我们。希望能有更多年轻的读者看到这本书,希望更多的人能感受这份腾飞的力量和想飞的热情,更希望借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商用飞机行业中来。这是一架飞机的故事,这更是我们故事。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让我们一起并肩飞翔吧。论坛现场。从左至右: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李玲;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工程师 徐骏驰;ARJ21-700飞机总设计师 陈勇;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论坛现场。从左至右: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试飞工程师 徐骏驰;ARJ21-700飞机总设计师 陈勇;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论坛现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 揭裕文与ARJ21-700飞机副总设计师 田剑波。新书发布现场。从左至右: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 乔卫兵;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 赵越让;本书作者刘济美;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杨拴昌。论坛现场。从左至右:成都航空副总经理、首航机长 张放;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飞行性能室主任 揭裕文;ARJ21-700飞机副总设计师 田剑波;成都航空副总经理 帅志勇;ARJ21项目督察组成员 刘乾酉。新书发布仪式和高端论坛到场嘉宾与作者合影。